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馬總統:慶祝建國百年要續為將來打基礎

2009-11-08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馬英九總統8日上午偕同蕭萬長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總統應邀致詞感謝全體委員為籌備活動奉獻心力,之後特為全體委員親頒聘書以示敬意,並合影留念,為首次籌備會議揭開序幕。

總統說,他在今年10月10日主持國慶典禮上正式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並請蕭副總統擔任主任委員,結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力量規劃一整年的慶祝活動。

總統指出,在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立志革命的時候,就懷抱以三民主義的理念創建民國為首要目標,且國父一向非常服膺美國林肯總統「民有、民治、民享」的主張,所以他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到「民有、民治、民享」的概念,這也進入了我們的憲法,訂於憲法第一條。

他強調,回顧過去98年的歷史,中華民國經歷了許多血淚斑斑的考驗,在大陸的38年可以說從建國的第一天開始,就有軍閥割據、日本侵略及國共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官方估計,國軍傷亡人數超過300多萬人,人民的死傷估計超過2,000多萬人,另有1億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總統話鋒隨即轉到60年前政府遷台之後。他說,政府勵精圖治,在台灣開創了完全不一樣的局面。回顧60年前的古寧頭大捷,可以說是非常關鍵,這場戰役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它在歷史的地位卻非常重大,就因為這一戰,台灣能在往後多年安定下來,能夠不受來自大陸的侵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場戰役,開啟了兩岸分治,分別在各自的領域進行史無前例的政治與經濟的歷史大實驗。

總統強調,和平是國家發展重要的催化劑,戰爭則是毀滅的引信。國父於民國14年3月12日臨終前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和平放在最前面,對照以往數十年的歷史,真是一針見血的一句話。他憶述,政府遷台後先推動土地改革,追求社會公平,再推動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然後普及教育,逐漸建立一個多元社會,最後完成民主改革。

總統特別指出,去年當選總統時,接到美國總統的賀電,其中說了一句令人非常感動的話:「台灣是亞洲與世界的民主燈塔」(Taiwan is a beacon of democracy to Asia and the world)。

對台灣當前生物科技的發展,已到了可自行製造H1N1疫苗的水準,總統更自豪地認為,這有助於推升台灣國家建設的世界地位。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總統強調,就是要把台灣建設60年來所建立的特殊精神持續下去,而文化是社會生命力的所在,困頓之時也是我們最需要的力量,幫助我們向上提升,避免向下沈淪。他說:「國家建設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大,但只有文化建設才能使國家變偉大」。  

總統還說,60年來台灣發展的重要特色,就是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很多事情從中國大陸到了台灣之後,就得到與眾不同、空前絕後的發展。他以佛教舉例,佛教在大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到了台灣之後,展現出非常特殊的入世精神、志工運動與企業經營的理念,這都是過去所沒有的,它代表的就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總統說,這就是「台灣精神」。

總統特別提出,例如記述台灣歷史的連雅堂先生,推動民權啟蒙的蔣渭水先生與林獻堂先生,抵抗日本人侵略的原住民莫那魯道先生、散播台灣文學的賴和先生,還有近代推動土地改革的陳誠先生、開創經濟轉型的李國鼎先生、孫運璿先生,以及從自由中國雜誌到美麗島雜爭取民主人權的仁人志士,百年來這些人所堅持的理想,就是台灣精神的代表人物。

總統接續指出,台灣精神創造了兼容並蓄、族群和諧、多元尊重的價值,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進而造就了台灣、造就你我、造就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應該相互疼惜、攜手向前,將全體國民共同引以為傲的台灣精神發揚光大,傳承百世。

總統說,從就任以來,他努力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正派清廉、以民為本的政府,致力打造台灣成科技與人文的島嶼,並繼續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理念推動大陸政策,把曾是殺戮戰場的台灣海峽,變成一個和平廣場與繁榮大道;在國際事務上則以穩定的兩岸關係做為基礎,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

他呼籲,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在慶祝一百年的時候,也能為未來的第二個一百年打造堅實的基礎,而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凝聚國人向心力,展現國家文化實力的神聖使命,大家一起來發揚台灣精神,創建具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豐富它的內涵,使其更具包容力,產生更大的發展空間,帶動民間的力量,讓台灣進入一個不同的境界。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