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東協加一自貿區上路 東南亞台商兩樣情

2009-12-31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東南亞國家協會加中國(ASEAN+1)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1日上路,90%的貨物將零關稅,已佈局東南亞的台商因不同產業有不同際遇,但整體而言,台商認為這是利多而非利空。

中國與東協2002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5年起逐步降低關稅,2007年簽署服務貿易協議,2009年8月簽署投資協議,完成涵蓋貨物、服務與投資的自貿區建構,將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形成。

2006年起,水產與農產品即降為零關稅,東協加一國家民眾發現進口水果比以前便宜許多,華僑經營的泰國富祥鮮果進口公司經理黃淑慧說,零關稅實施後,市場銷量比之前增加兩到三倍,相對的,泰國特有的熱帶水果如山竹、榴槤、龍眼等,銷往中國的數量也增加許多。

零關稅對不同產業有不同影響,東協國家熱帶水果、石油、棕櫚油、米、橡膠等產業,將因中國市場需求獲益;但消費性產品、紡織、汽車零件業等,可能面臨中國廉價產品的激烈競爭。

泰國台灣商會會長張峰豪表示,比起中國,東協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製造加工費用成本較高,東協加一自貿區形成,短期內對中國比較有利。不過,他也坦言,長期而言,中國發展快速,東協仍需要這塊市場。

從事農產品加工的台商會前會長鄭伯卿表示,整體而言,東協加一自貿區上路對已經佈局東協的台商是利多非利空,真正面臨競爭壓力的是還在台灣的產業。東南亞台商生產的產品若與中國較為廉價的產品相同,確實會面臨競爭壓力。

對於可能受衝擊的東南亞台商,張會長建議,應往更高層次發展,提高安全、品質信賴度,讓自己的產品作出市場區隔,並多開發歐美市場。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