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專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呂理政:生生不息 營造夢想

2009-03-18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

文、圖�陳婷芳

曾以〈誕生知識˙營造夢想〉標題為文,闡述了「邁向新世紀博物館之路」的願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對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未來之路及當前挑戰,他也以「誕生知識˙營造夢想」殷殷期許。

2008年10月1日到任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曾於2002年至2006年參與該館籌建,出任籌備處主任,如今再度回到這個熟悉的大家庭,並且接任館長一職,他表示,將全力接續完成博物館的展示教育大樓工程,也將著手擘畫博物館的營運藍圖及發展願景。

在博物館工作長達20餘年,期間有一半的時間在國立博物館籌備處任職,且參與許多博物館籌建規劃案,呂理政館長被譽為是「博物館籌備專家」,從台東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到宜蘭的蘭陽博物館,不論是國家級或者地方規模博物館的籌建計畫,呂理政館長皆被倚重長才、賦予重任,也因為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在博物館領域中可說是不可多得的開疆拓土戰將。

生生不息的博物館

對於新世紀博物館的構想如何落實「誕生知識.營造夢想」,呂理政館長早已草擬出一套完整清晰的思路藍圖,他表示,「博物館的歷程museum process」需以研究、典藏為基礎原點,再加以展示、公眾服務為輔,於此生生不息地運轉,產生新的知識並服務社會大眾。

他強調,未來嶄新的構想是建立一座完備的學習中心,包含著圖書館、典藏室,透過典藏組建構文物、圖書數位資料庫,以及研究組蒐羅分析台灣史資料庫,整合成為台灣史多元資源中心。

一座好的博物館是必須投入長時間在知識建構之上,就過程而言是十分勞心費力之事,從研究組開端,再由展示組詮釋,舉辦常設展、特展,從硬體到軟體,從知識建構到社會服務,各個層面都鉅細靡遺,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團隊的組成及共識至為重要,也因此呂理政館長特別重視團隊組織力及協調性,和所能發揮的團隊效益。

長年累積考察各國博物館的歷練後,呂理政館長指出,國外博物館的永續發展,對於正處於起步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而言,非常值得借鏡,尤其是橫跨數個世紀的博物館,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荷蘭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德國的民族學博物館等,所仰賴的正是生生不息的團隊力量,所以「運轉」不只是一個概念,更是一項重要的使命,如同自己投身博物館事業的熱情,呂理政館長侃侃而談,這座博物館應該存在著每個人對於事業的夢想,立下願景,同心協力,共創一個生生不息的博物館。

設定主題研究計畫

展開收藏策略

呂館長表示,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核心計畫在於建構台灣史知識為範疇,然而為了與學術研究機構及大學歷史系所的傳統史學有所區隔,必須設定博物館主題研究計畫,作為整合並累積研究、典藏、展示成果的基礎計畫。

整個計畫涵蓋三大主題,分別是台灣涉外關係史、台灣族群互動史、台灣現代化發展史為主題研究,並展開拓展式的廣面收藏策略,包括海外台灣相關資料調查與收藏計畫、民間史料調查與收藏計畫、近代及當代收藏計畫,除了日前所發行出版的「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DVD」,收錄《南進台灣》、《國民道場》、《台灣勤行報國青年隊》、《幸福的農民》4部館藏的紀錄影片,接下來也將策劃以台灣女人為主題的現代展,透過現代化觀點審視剖析女性角色在台灣史上所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

全體台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協會曾於2000年提出一個新世紀的博物館定義︰「博物館使民眾可以探索藏品,達成啟發、學習、樂趣的目的;博物館是在社會的信任託管下,收藏、維護、推廣文物及標本的機構。」對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新世紀定位及意義,呂理政館長認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最終目的在於透過台灣史知識建構及推廣教育,建立多元、和諧的社會,藉此化解歷史上所造成的鴻溝,促使多元民族能夠相親相愛、互相尊重,進而認同台灣,愛惜台灣。

面對著責任與挑戰,呂理政館長態度輕鬆,語氣中卻認真地透露著任重道遠的兩大心願,首要之務就是完成教育展示大樓,還有帶領團隊共同邁向生生不息的博物館(Museum in Motion)之路。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