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凝聚公民意識 蘆荻社大越挫越勇

2009-02-18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學習不嫌晚,同好共學樂趣多。
學習不嫌晚,同好共學樂趣多。
一身靚裝,為西班牙語課招生。
一身靚裝,為西班牙語課招生。
社區媽媽現身說法「陽台園藝栽培」的學習體驗。
社區媽媽現身說法「陽台園藝栽培」的學習體驗。
學員創作的潛力無窮。
學員創作的潛力無窮。

在交錯、重疊中,他的腦海中漸漸浮現出另一重時空的光景。一些人忽然出現,彷彿野獸般拉著他,在大聲叫囂與嘲弄後,毫無理由地將他推倒,經過一陣爆笑聲,這群人走開、消失。這情景發生在蘆荻社區大學主任李易昆的幼年,曾因制止聯合欺負狗的一群人,未果,流下捍衛不成的淚水。而類似情感的淚水,這一次發生在2008年的「保校運動」過後……。

自許為「全國最有理念的社大」

只不過,這回李易昆不是一個人默默流淚,與他一同的還有因蘆荻社大而相處近10年的師生們。談起長達5個多月的原地保校運動,蘆荻社大學員在部落格中提到,「雖然最終公民的力量,未能讓錯誤的政策改變,但是,落實公民意識的過程,對蘆荻社大的師生來說,意義最是重大。」

也因為共同歷經的奮戰過程,讓李易昆能夠極有自信地站在「易地增生」海報前,大聲宣告「蘆荻是全國最有理念社區大學。」其實,在這之前,無論是接受媒體專訪,或是向外界介紹自己任職的社大,他總是不好意思地只約略提及「社大耕耘近10年的成績」,而從未提及「理念」這兩個字。

最終,雖然「原地保校」的期待落空,蘆荻社大的師生們卻因此而得到更多。這看不見的得到,遠比實質的具像更值得珍惜,李易昆難掩喜悅地說,「因為保校運動,讓蘆荻社大得以成功地將『公民意識』這個抽象、無形的事物與概念,發展得有形又具代表性。」

透過「保校運動」實踐公民意識

然而,要追溯蘆荻社大如何成為全國最有理念的社大?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背後最大的推手竟是「教育OT(Operate-Transfer)案」。蘆荻社大在敵不過OT商業邏輯與高額權利金的壓力下,終因無法付出比競標者更巨額的權利金,於去年4月引發校舍危機。

原本對「教育OT案」一詞,既沒概念、也沒任何感覺的社大成員,因面臨即將被迫放棄經營9年的社大空間時,忽然覺醒。身為首當其衝的犧牲者,學員們開始積極地進入過去不熟悉的學習活動中,從了解相關法令、參加公聽會、認識其他OT案,還設計容易與民眾溝通的社區行動。李易昆補充,「藉由公共性的角度來理解蘆荻個案,不再只是保校運動,而是拉高至反教育OT、保護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識去發展。」

蘆荻社大自9年前創校所使用的校舍,就是國立三重高中的綜合體育館,本以直接議價方式供社大辦學使用。但在2004年之後,三重高中就以試辦為由,改採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委外經營(OT)方式對外公開招標。

當時國立三重高中委託中華工程顧問公司評估後表示,校內體育館的經營一年能有163萬元收益,蘆荻社大為持續提供三重、蘆洲一帶成年人「能活得更有力量的環境」,還是被迫選擇支付一年163萬元的權利金,讓成人教育得以繼續扎根。

4年前,蘆狄社大雖然反對教育OT化政策,卻仍參與OT競標,只為求繼續留在原地發展。李易昆指出,「4年來,我們付出比以往更多的人力、時間與心力,既要維持課務與校務的推展,還需拓展體育館事務。」長期蠟燭兩頭燒的結果,仍舊無法彌補虧損。

4年後合約到期,蘆荻社大因難以支付更巨額的權利金,而未取得體育館的營運權。面對校舍危機,不只行政團隊站出來發聲,連長期像家人般相處的學員,也一併挺身而出。這對平常要忙於家庭與工作的社大學員來說,要上街抗爭、捍衛自己學習的權利,談何容易?但看在李易昆眼裡,「這也是檢驗社大過去10年成果的好機會。」

當蘆荻社大歡度創校10週年的同時,也是李易昆服務滿10年的時候。他透露,「曾經多次猶豫要繼續留下來,還是轉換到另一個領域發起改變社會的力量?」話雖如此,從他閃耀著光芒的雙眼卻可以看見答案。因為保校運動,更讓他確信蘆荻社大不只滿足一般的、填補性的終身學習,還是個得以改變個人與社會的場域。

在乎學習過程中的生命發展

自從去年4月22日,得知未能繼續使用三重高中內的社大空間,師生們以長達近5個月的時間,尋求各種管道爭取原地保校。雖然結果讓人失望,眾多師生還是不捨離開經營了9年的空間,卻又不得不合力遷移至新校址─蘆洲鷺江國小,讓蘆荻社大能繼續在地方扎根。

離開,不是就這樣屈服於錯誤的政策。李易昆回顧集體行動的過程,「將它定位為一場蘆荻資深學員的公民運動。」他們發現,蘆荻社大輸給營利廠商不只是個案問題,而是反映了一個更大的結構性問題「教育OT」。OT在促參法的依據,是在促進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由民間單位(主要是指營利廠商)參與公共建設。

然而,發生在蘆荻社大的事件中,公立高中為爭取更多的學校收入,選擇有財力支付高額權利金的營利廠商,迫使已在地經營9年的社區大學搬離,這是大大地傷害了社區公共利益。儘管權利金能增添公立學校的財源,但對於一個發展多年的成人學習社群的傷害,卻是難以估算的。

基於社大為推動公民社會重要力量的想法,蘆荻社大的行政團隊還在行動過程加進公民學習的元素,將學員帶往不只侷限於個案的討論,也實地進行其他OT個案的解析。其中,台東杉原海岸的大型開發BOT案,就是由蘆荻社大領隊,學員自費前往參與田野調查的一例。

聚集一群有意深入了解BOT與OT的學員,在實地走訪台東杉原海岸外,也針對附近居民以及其他相關單位進行訪談。由於多數學員未受過現行教育體制內報告書寫的訓練,所以,各種想得到與想不到的書寫格式皆有。當李易昆準備翻閱時發現,「有的報告還是寫在日曆紙的背面,訪談過程的紀錄方式也無奇不有。」他深受感動並認為,「這,就是地方的活力。」

從蘆荻社大籌備時期,李易昆就與創校校長夏林清一路披荊斬棘,從向下扎根,到現今轉移到鷺江國小的易地增生。問及在三重、蘆洲一帶經營社區大學的難處?李易昆認為,「在人口聚集的都會區要招收學員不難,難的是,如何提供吸引人的學習資源。」尤其當地方的農會、市公所等,皆有免費的學習資源時,社大課程更要讓人感覺到不一樣。

因而關注到每一位學員的心理需求,在乎學員學習過程中的生命發展,是蘆荻社大與一般學習機構的最大差異。以西畫研習班來說,有許多資深學員始終相當依賴臨摹,儘管老師多次鼓勵,就放心去畫吧!基礎功力深厚的學員們還是無法自行創作。師生們經過多次的嘗試還是不行,便共同決定到風景優美的黃山走一走。

到了黃山,學員們大聲驚呼,「原來畫帖上的風景真的存在!」於是,如山水畫般的景象一再衝擊著學員的內心,而這就是老師有意傳達,不放膽感受環境,怎麼會有創作動力的大自然教學法。幾天後,這群有志一同的4、50歲婆婆媽媽們,帶回的不是當地的特產,而是敢放膽創作的勇氣。

李易昆談起這群可愛的學員,就像聊著自己家人般的開心,說著說著,還將手指向新學期的課表,「看電影逛展覽─揭開藝術家的神秘」。這堂課也是蘆荻社大應學員們要求而開的,因為學員們常私下偷偷跑去向他反應,「雖然學畫畫這麼久,可是展覽都看不懂,會被人家笑啦!」為了同時滿足學員創作與鑑賞的能力,社大當然要加緊規劃,由此可知,每一堂課背後可是幾乎都有一段故事。

十年扎根 易地設校

在蘆荻社大歡慶10週年的成果發表會上,李易昆大聲且自信地道出,「我們是全國最有理念的社大。」得到全場奮力鼓掌的歡呼。或許原地保校未成功的事件,讓工作團隊與學員們都感受到,奮力捍衛的公共利益還是不保的挫敗感,可是他們卻很清楚「公民意識」不再只是抽象的語彙,而是曾經一起體現的過程,而且還會持續在體內發酵。

環顧蘆荻社大的現址,少了設備齊全的木工教室、烘焙與烹飪教室、蘆荻書房、空中蔬果園……,還有許多大大小小師生們陸續耕耘了近10年,才有的溫馨空間。雖然木工課程因沒有專屬教室而停開、烹飪課也因應設備與空間而做了調整,不過,蘆荻社大還是開了近70堂課,社大的生命力完全沒有因為遷校而受到挫傷。

取名蘆荻,正是以詩自勉─湍急的激流正趕赴前程,他們是壓不彎的扎根蘆葦。李易昆還堅定地說,「遷校,並非只是暫時性。」因為換了地方卻添了翅膀,新環境更讓蘆荻社大有了新發展的想像,從他遙望的眼神,似乎也看見了前方無限的風景。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