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從小朋友的笑容映照時代變遷軌跡 客家印象展 展現硬頸精神

2009-01-14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鍾萬梅在開幕致詞中表示,「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見證了歷史演進與國家發展。
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鍾萬梅在開幕致詞中表示,「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見證了歷史演進與國家發展。
台北市長春國小同學演唱客家童謠與此次展覽的重點相互輝映。
台北市長春國小同學演唱客家童謠與此次展覽的重點相互輝映。
看小朋友專注的神情,每張照片都有許多故事與回憶。
看小朋友專注的神情,每張照片都有許多故事與回憶。

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下,一張張照片由電子相框迸出,這是新時代的攝影意象,但在當下,去翻閱那些過往的老照片,一張張泛黃的相紙更能凸顯出不凡的價值。一場「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即是在彰顯客家族群在台灣百年來的意象,策展人林柏樑認為,「紀實攝影」在時代淘洗下益顯珍貴。

由行政院客委會舉辦的客家印象展,係客委會5年計畫中的第3年展出,今年以「愛噭愛笑,鴨嬤打孔翹」為主題,展現細人仔(小朋友)嬉鬧中成長的客家故事;此外,為見證客家人遷徙到大台北開創人生的歷程,也以「好子毋須爺田地,好女毋須爺嫁衣」為另一策展主題,在兩大主題交映下,讓民眾得以透過影像的魅力,體悟客家風情,進一步認識客家文化的發展。

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鍾萬梅在開幕致詞中表示,「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的意義不但描寫了客家人的生活,也見證了歷史演進與國家發展。藉由這些影像,讓人感受到客家文化動人的光芒,這些都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未來不但還會巡迴到各地展出,也要出版專書,留下見證。

鍾萬梅強調,客委會對於客家音樂、戲曲、語言、攝影等推廣一直不遺餘力,自2006年首度展出客家世紀印象展,從整體角度勾勒出台灣客家的影像面貌;2007年,則從不同世代之間的影像,對比出跨世代的攝影觀點,而今年,除了看到細人仔天真活潑的真摯容顏之外,也展現堅韌的客家族群,遷徙到大台北開創家園的歷程。

資深攝影家林柏樑,也在會中分享本次展出作品之特色及理念,他特別提到目前在台灣許多地方仍有努力不懈的在地攝影家,全憑一股對攝影的熱情,持續不斷的拍攝、記錄各地的客家生活與文化,其精神很值得肯定。

行政院客委會表示,本次展出作品遍及全台各地,搜羅數百張未曾面世的珍藏攝影絕品,從中挑出一百張的極品照片展出,將展覽品質推至極致。攝影展網羅的客籍攝影家包括鄧南光、李秀雲、劉安明、葉裁、謝其煚、李湞吉、邱德雲、涂秀蘭、陳雲錦、黃志賢、黃勝沐、賴錦瓊、羅漢章、黎漢龍、高天相等15人;非客家籍攝影家林柏樑、潘小俠、梁正居、許伯鑫等4人;業餘攝影者劉源利、曾應鐘、溫送珍等3人,以及21位照片提供者。

◆「愛噭愛笑,鴨嬤打孔翹」

(註:比喻小孩天真無邪,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就像鴨子走路般。)

孩提時代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階段,童年時期的生活經驗也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至巨,當拿著照相機的攝影者藉由拍攝兒童留下屬於童真的時代影像記憶,也透過相片中孩童置身的場景與情境,品味、觀察到不同時空裡客家族群的脈動軌跡。本主題共展出68張照片。

◆「好子毋須爺田地,好女毋須爺嫁衣」

(註:爺�客語父母之意)

台北,是很多客家人北上打天下的新故鄉。這些懷抱理想來到大台北開展人生新版圖的客家鄉親,有人只帶著車錢當盤纏就隻身離家、有人只帶著親友在台北的住址就北上闖蕩,更有人是帶著學校的錄取通知單跟一床薄被,就在台北一待數十年,他們憑靠自己的毅力、知識與技藝,在大台北安家落戶、開枝散葉,證明「好子毋須爺田地,好女毋須爺嫁衣」。

展出資訊

主題: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

日期:2008年12月27日至2009年2月15日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