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大稻埕 望春風

2008-10-01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當代的台灣,夜生活熱鬧繁華在東區,80年前,全台灣最熱鬧的戲院就在大稻埕的永樂座,由富甲一方的茶商陳天來投資所建;所有最流行的歌曲、戲曲都從這個地方發跡,包括李臨秋所著的《望春風》。

今日穿梭於迪化街巷弄,不時仍能瞥見洋樓留下的古蹟牌坊,那巴洛克式的裝飾藝術,除了替古城增添幾許西洋風情,更是當時洋化潮流表徵,不難想見百年前此地的繁榮昌盛。

故人已遠,而在大稻埕留下的文化、藝術與建築,典範長在,時人仍能追憶。

辜家鹽館

李修鑑表示1895年日軍來台時,台北城內已官兵變強盜,艋舺富商逃至大稻埕求救,李春生等人緊急開會後,便派當時才20多歲的辜顯榮至基隆迎接日軍進城;迎日行動讓他背上漢奸罵名,卻也讓辜家從此致富發達。

日軍入台後賜其台北保良局局長,辜顯榮更進而取得鹽與樟腦專賣權,1910年辜顯榮也於大稻埕打造豪門宅邸,為巴洛克混閩南式建築;因未有正式名稱,加上辜家賣鹽,遂稱為「辜家鹽館」。

台北市歸綏街303巷9號

李臨秋故居

位於迪化街與貴德街間的西寧北路,李家居住在此超過一甲子;原先兩層樓建築在李臨秋投資電影失敗後,一樓轉手賣出抵債,好在二樓仍完整保有民國30、40年古早裝潢。

李臨秋之子李修鑑費了近2年時間,才還原家具擺設,大廳中更展示父親李臨秋當年寫作時必備三要素-深夜、燒酒、夜來香;李臨秋寫詞時一定配上好的紅露酒,在暗暝伴著花香譜出膾炙人口的《望春風》、《補破網》等經典名曲。

台北市西寧北路86巷4號2樓

02-2586-5985

「李臨秋故居」由李修鑑獨自經營,故平日並不開放,10人以上欲參觀歡迎提前預約;另外每月第3個禮拜,周六早上9:00於大同分局廣場也有大稻埕導覽。

屈臣氏大藥局

大稻埕興盛繁華,匯聚皆是當時代最新穎潮流的人事物,建於1917年,屈臣氏大藥局就是全台首座西藥房。商人李俊起取得香港屈臣氏代理權後,蓋了這棟當時最高也最為氣派的洋房;光復後局勢不穩生意受影響,僅留下小店鋪賣成藥,其餘店面出租作為布莊、餐飲店使用。

13年前一樓餐飲店慘遭祝融,內部80年木造結構付之一炬,徒留石造的洋派門牌。經復修後前年完工,現由文創團體「小藝埕」經營;另二樓設有爐鍋咖啡,供來往旅者停留休憩。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2巷1號

02-2552-1338

李春生紀念教堂

位在港町文化講堂對面,即是「製茶之父」李春生的紀念教堂。據傳李春生在清領時和英人John Dodd引進泉州安溪烏龍茶,造就日後紅極一時的FORMOSA TEA,讓台茶可直接外銷至歐美,創造清領與日據時大稻埕茶行榮景。

台北市貴德街44號

港町文化講堂

1921年,林獻堂與蔣渭水組織「台灣文化協會」,並在港町(貴德街)成立講堂,即為港町文化講座,每周六集會藉演講提倡民族主義,進行非武裝抗日行動。

台北市貴德街51號

林藍田

基隆商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在迪化街開商行,歷經古蹟復修後,已重現當時閩南式商店樣貌。李修鑑提到商行上方兩小窗,是當時夜晚治安不佳,晚上店鋪多大門深鎖,若有婦女仍想買醬油等雜貨,就利用小窗懸掛裝貨的籃子,一手交貨一手拿錢。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54號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