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易累、焦慮、低落⋯收假症候群上身?

2008-10-01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易累、焦慮、情緒低落!長假後的第1個上班日,不少人早上起床後,覺得提不起勁不想上班、上學。

精神科醫師說,這可能是「收假症候群」,如果症狀持續1周以上,建議就醫接受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表示,「收假症候群」常見情形為上班疲勞倦怠、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等,最常出現在長假過後開工的第1天。

會出現「收假症候群」,主要是因長假期間日夜顛倒,熬夜上網、看電視,生活作息及飲食都不正常,一旦開始上班,就容易分心恍神、無法集中精神。

症狀較輕微的人頂多口中嚷著「不想上班」,但有些原本對工作就適應困難的人,一想到工作或課業壓力,上班後馬上就得面對煩人的主管及累積好幾天的工作,就顯得情緒低落,甚至有人會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

劉宗憲指出,大部分有「收假症候群」的人,都可以逐漸調適情緒,讓身心恢復到正常情況,但如果疲累、焦慮、憂鬱、情緒低落等症狀持續1周以上,最好主動就醫。

他建議,開始上班的頭幾天,應該讓生活作息回到正常,最好早一點上床,提早半小時起床。工作上則要想辦法讓自己心情放輕鬆,再逐漸加重工作量。

至於長假後學生如果出現「收假症候群」,早上起不來、上課不專心、放學不想寫作業,家長、老師應包容一點,給孩子較長的時間寫功課,如果硬逼孩子反而會產生反效果,甚至影響孩子上學念書意願。

●喝水、運動、流汗…開工不喊累!長假之後上班,很多人可能會出現收假症候群,容易倦怠、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醫師建議,收假前1天千萬別再熬夜上網、看電視、打電動,應該好好收心,養精蓄銳。

「收假症候群確實存在!」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許多民眾放長假時作息不正常,吃太多,又沒運動,整天從事不用大腦的娛樂,血液循環變差,體能當然不好,反應能力也受到影響,上班後就可能出現許多不適症狀。

陳維恭建議,假期最後倒數時刻,應該多喝水,抽空運動。可以到戶外跑步快走,如果天氣冷或下雨,則可在家裡做伸展體操。

只要身體流汗、心跳加快,就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

台灣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建議,提早收假是最好方法,在收假的前1天,不要安排任何活動,就在家裡好好休息,調整生活作息,回歸規律睡眠,培養開工、開學的情緒。

有些人趁長假出遊,回家後必須花1、2天適應,潘建志指出,上班族開工第1天早上,可以先整理桌上資料、信件,做些比較不需要花大腦的簡單工作。等到下午或隔天再加重工作量,而且要多喝開水、早睡早起,才能提高競爭力。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