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花布台灣味•印上世界地圖

2008-10-01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把花布圖案放大、重複排列在建築物上,林明弘創作模式很「不事生產」,以花布在國際走紅。他笑言:「曾有藝評家問我,『你是什麼樣的藝術家?』我回答:『House Painter(油漆工)』因為我的作品都跟空間有關,繪畫對我而言,就是一種純粹的勞動。」

林明弘從不覺得自己在創作什麼,「創作是無中生有,我從花布挑選圖案,我的角色是挑選者、生存在社會中的工作者,我的作品是一種跟社會的對話,它一點也不高高在上。」

「連接」是林明弘隱藏在花布中的訊息,看似完整的大片花布,細看才能找到如壁紙拼貼時留下的縫隙。

小抱枕 掀起花布熱潮

阿嬤的花布可說是林明弘最鮮明的象徵,但林明弘卻被媽媽吐槽過:「你阿嬤家可是從來沒用過這麼俗的花布!」

林明弘母親的吐槽其來有自,身為「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林獻堂的曾孫,早期赫赫有名的霧峰林家自然不會用一般市井小民家裡的俗豔花布。反倒是他的法籍前妻鍾情於東方文化,在家中用花布縫了2個小抱枕。

1996年,林明弘參加伊通公園名為「室內」的主題展,畫中的花布小抱枕,讓看展民眾瘋狂討論起自己家裡的那塊阿嬤花布。

林明弘發現,這快被時代淘汰的老花布,竟是最好與人們溝通的語言。於是,林明弘在永樂市場裡找花布,從花布裡找圖案,把花布圖案放大再放大。

1998年,日本福岡美術館首先收藏了林明弘的「共生37日」,那是大型架高榻榻米上,散落花布抱枕的作品。2000年,林明弘把牡丹與鳳凰畫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大廳地板上。芬蘭赫爾辛基、土耳其伊斯坦堡紛紛邀請林明弘展出。

破老梗 看再久都不膩

當花布讓林明弘名利雙收,世人期望看到更多花布,林明弘也坦言自己跟花布相處得「很愉快,看再久都不膩」。

但林明弘的國際DNA並沒有讓他落入玩老梗的窠臼裡,朋友知道他擅長以花布創作,送了塊韓國花布給他,林明弘為古代韓國花布賦予全新生命。到日本金澤美術館辦展,他跑去東京布料批發市場,挑選當地花布,畫滿整面牆。

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雙年展中,他在第4世紀的拜占庭教堂裡,放上土耳其迷彩花布枕頭套,或在荷蘭海牙市政廳中庭廣場畫鬱金香。

玩傳統 重寫當代文化

跨國界的成長背景,讓林明弘處理各種花布時,抽離主觀想法,而讓色彩與輪廓化為一種純粹而令人感到愉悅、溫暖的情感。「我的作品在台灣、國外引發的討論各有不同的話題,我處理的是一種地方本土文化,拿到世界上,自然就形成了對話。」所以當台灣人看見林明弘的花布,勾起的是記憶中的童年悸動,當國外人看見他的花布,感受到的是不同文化的視覺衝擊。

林明弘的作品,彷彿是一條連結起現代主義與傳統的樞紐。

2005年返台時,他看到誠品賣的布袋戲偶用花布裝飾、搭捷運看到文建會台灣紅的花布廣告,就連夜市裡都充斥著花布商品,「我覺得這現象很有意思,當初我利用傳統花布中的元素,現在它再興了,從傳統拉出來,搖身一變成為當代文化,重新回到大眾的生活之中。」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