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香港新世代 僅3%自認中國人

2017-07-06
自由時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今年屆滿二十年。香港大學六月二十日公布訪問一二○名十八至二十九歲年輕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三.一%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相同的調查二十年前首次進行時,有三一%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路透訪問一九九七年出生的十名香港二十歲年輕世代,他們對「香港」的忠誠感大於對「中國」,基本上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二十歲的周可愛(譯音)表示,中國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橫掃獎牌榜,囊括四十八面金牌時,「心裡好興奮。我覺得中國好強盛,如果你那時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會說,我是」,但在參與二○一四年「雨傘運動」被捕後,「現在…我不想說我是中國人,這讓我感覺很差,即使你問我一百次,我也一樣不承認。」

雨傘運動、銅鑼灣書店老闆「被失蹤案」、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等,隨著中國逐漸壓縮香港自治權,高壓管制民主活動,香港二十歲年輕世代,反對中國的態度愈趨堅定,愈來愈多年輕人推動「自決權」(self-determination),甚至是獨立;中國原本承諾讓香港維持自治,至少五十年。

為有效監管年輕世代,中國計畫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運動。一日上任的香港行政長官(特首)林鄭月娥,六月二十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不能讓港獨傳播」,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教育「我是中國人」,加強香港公民的身分認同,但此舉引發批評。

二十歲的黃喬約(譯音)表示,「政府怎麼就不了解,越強迫香港人愛中國,就會引來更多反彈?」同齡的學生盧凱蒂(譯音)指出,「你能看見管制在中國是如此無所不在,如果香港的情況再惡化,可能會變成那樣,香港將不再安全」、「這是種無形的恐懼」。

不過,也有年輕世代認為,「香港人」或「中國人」的身分認同並不衝突。聲稱對政治冷感的吳菲利(譯音)表示,他會先說自己是香港人,接著才說自己是中國人。未來志向是當公務員的商科學生路多維克‧陳(譯音)認為,「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可以共存…,兩邊要試著更了解彼此。」住在香港三年、就讀商科的中國學生岳又希(譯音)指出,「二十年只是開始,他們漸漸會有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來自文化,而不是政治。」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