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美國稅改 台美產業技術合作創造雙贏

2017-12-11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川普稅改政策箭在弦上,國發會認為可能稀釋台灣民間投資成長力道,經濟部則認為,台美產業關係若能藉機轉為技術合作,5+2產業的成本效益可能會優於預期,創造雙贏。

美國稅改法案備受各界矚目,影響力遍及全球各地,川普總統(Donald Trump)大降企業稅與課徵邊境調整稅,作為吸引海外資金與企業回流美國的紅蘿蔔與棒子。川普日前更喊出要讓美國經濟成長率衝上6%,比今年預估值與歷年長期平均水準翻倍。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員表示,全球經濟緩升,貿易大國開始搶投資大餅,祭出誘因吸引外企投資,美國稅改吹起號角,後續包括日本,脫歐後的英國,都可能加入這波減稅浪潮。

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分析,川普稅改會吸引國際資金流向美國,配合美國相關政策,這些資金可能流向先進製造業、基礎建設,並造成股匯市上漲,推升美元匯率,在新台幣相對弱勢情況下,台灣出口可獲助益。

在產業競爭方面,國發會表示,美國是台灣資通訊產品輸出主力市場之一,日漸崛起的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跟台廠卻是競爭關係,但美國作為台灣出口的主要國家,其境內的投資成長帶動消費增加,也會讓台灣貿易成長相對受益。

龔明鑫分析,台灣本來就會向美國輸出電子零組件,許多關鍵零組件都是先進製造業的一環,若資金流向先進製造業,可能增加美國對台採購的商機;而美國目前也編列預算,希望帶動民間投入基礎建設,相關設備可能從國外進口,「台灣也有一些機會」,至於有多少機會,必須要再觀察。

若台商對美國的投資是與台灣整個供應鏈互補、結合,有拉動供應鏈的效果,他認為,台商投資美國「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龔明鑫分析,台美產業過去大多是單純的採購跟代工關係,但將來在台美經貿發展、供應鏈或新興領域的合作上,必須要有新的架構與藍圖,剛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將台美產業的合作關係轉為技術合作,變成具長期性、未來性的真正夥伴。

他舉例,政府目前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畫中,列出連結在地、連結未來、連結國際的策略主軸,其中連結國際就必須跟美國等先進國家,在未來性的產業上建立技術合作,透過這次稅改,成本效益可能會優於預期,創造雙贏的局勢。

但美國稅改政策對台灣也有隱憂,國發會指出,美國企業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0%,企業經營壓力將大幅下降,加上目前中國大陸的經營成本日漸上升,原本打算回台設廠的台商,有可能移轉至美國布局,不利台灣的民間投資。

不過,美國當地勞動成本高,減稅是否能彌平其它生產成本的落差還是台商投資的首要考量。

龔明鑫強調,所有情勢改變都可能有利有弊,端看如何去因應,若沒有策略性,純粹只是將資金拿去買股票、炒房地產,對美國跟台灣幫助都不大;經濟部也會持續密切觀察,美國稅改實施後是否真的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以及後續流入產業方向。

他表示,除5+2產業外,個別產業如果有需要,經濟部也會提供合作協助,未來在新興應用、石化業、面板、紡織等產業,都可能有合作的空間與機會。

美國稅改法案內容包括美國企業稅稅率將從35%大降到20%、取消個人與企業最低稅負制(AMT)、企業海外獲利資金匯回制度改為屬地制,跨國企業未來無須承擔雙重課稅,並鼓勵國際企業將盈餘匯回美國等。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