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施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農地 4年後倍增

2018-01-10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7年起對35萬公頃農地全面施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9日召開新制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對比現行為繳交公糧的保價收購機制,改採稻作直接給付,收入可增加。(農委會提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7年起對35萬公頃農地全面施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9日召開新制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對比現行為繳交公糧的保價收購機制,改採稻作直接給付,收入可增加。(農委會提供)

(中央社訊)為調整農業體質、強化競爭力,農委會今年起對35萬公頃農地施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今天再宣布,國土計畫法劃設的農業發展區30幾萬公頃111年也將納入施行,提高糧食生產。

農委會今天召開「107年全面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新制」記者會,重申此制今年起全面施行,包含稻作直接給付、稻作以外作物的直接給付,以及友善環境補貼三大面向,施行面積約35萬公頃。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105年第二期作起在6鄉鎮試辦稻作直接給付三個期作,得到58%的農民、67%的耕作面積參與的成效,因此確定今年起全面施行,施行的對象包含27萬位稻農。農委會統計水稻耕作面積約15萬、16萬公頃,1年2期耕作合計27萬公頃。

他並說,對比現行為繳交公糧的保價收購機制,改採稻作直接給付,收入可增加,另因稻米直接賣入市場也有一筆收入,還可讓公糧儲存已高過安全量許多的現況減量,而且為了能在市場賣得好價格,生產品質也會提高。

除了「稻作直接給付」,若是種其他作物,農委會也將栽種進口替代作物(例如非基改大豆、高粱等)、外銷主力作物(毛豆)、重點發展作物及栽種生產環境維護(例如綠肥等)等多種作物,加碼當中數種作物的直接給付金額,每公頃調高5000到1.5萬元不等,施行對象包含3.4萬位生產進口替代作物的農民、3127位生產外銷主力作物的農民等。

為了誘導農民改採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同步施行「友善環境補貼」。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明,若農民願意採行友善耕作,或是改採有機農法,每公頃可領友善生態獎勵3萬元補貼,最長可領3年;而改採有機農法,取得認證前會有2到3年的轉型期,期間產量減少,水稻及蔬菜每年每公頃可再領3萬元補貼,其他作物再領5萬元補貼,統計目前有8482位採有機及友善農法的農民適用。

陳吉仲強調,施行以上新制之前,台灣已是全世界唯一施行保價(公糧)收購的國家,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新制可誘導農民培養市場行銷能力、提高農產品質、改採對環境友善生產方式、增加栽種稻米之外的進口替代作物面積,優點多元,可強化農業體質。

他並首度公布,配合國土計畫將劃設的農業發展區,111年新制實施對象將再增加30幾萬公頃耕地,有利提高國家的糧食自給率,例如大豆或玉米增加耕地1萬公頃,可增加1.6到2個百分點。農委會統計,105年的糧食自給率為31%。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