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客製化輔導 104位新農年收百萬

2018-07-02
自由時報 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南推新農人 新技術新思維走出新農路 記者王涵平、楊金城/專題報導 台灣農村過去多為小農經營,經濟規模不大,農業生產缺乏基本收入誘因,造成年輕人外移,高齡化問題嚴重。

主計總處統計台灣農牧業從事者,六十五歲以上高達四十二.七九%,四十五歲以上更佔了九十一.四六%。 台南從一○二年開始推動新農人政策,至今已經協助超過一千名年紀在四十五歲以下的新青農返鄉,其中有一○四人達到年收百萬,甚至有人年收千萬,佔比近一成,成效不錯。 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表示,剛開始推動時,有媽媽帶著剛退伍的年輕人,有從知名車燈製造廠、科技公司離職的年輕人,有從事服務業的年輕人,這些人幾乎從來沒有任何務農觀念與經驗,這些新農分別從事果樹、稻米、雜糧、蔬菜、畜牧、養殖等,幾乎是以客製化的方式輔導,「絕非給錢就了事」,讓新農人感覺「做農收入不輸給上班」,對農業有期待。成功要素︰主動找資源、學行銷管理 依據多年經驗發現,百萬青農成功要素很多,跟傳統農民最大區隔是能接受最新耕種、養殖技術。新農人會主動尋找資源,到農民學院、水試所和農改場的課程學習最新栽種、養殖技術、行銷管理、品牌化,「同樣的產品,包裝不一樣,價格就不一樣」,新農對申請吉園圃、生產履歷甚至有機認證,都比過去農民接受度高。

農暇時,青農也沒閒著,要學「部落格行銷、社群網路廣告、論壇及入口網站登錄廣告、如何運用蝦皮拍賣架設商店、網路商店販售操作技巧及整合應用」等。導入科技用手機管理溫室的溫濕度 此外,導入科技化管理已成趨勢,目前已有種植蔬果、花卉的農民以手機管理用水、溫室溫度,高雄美濃就有青農合資購買無人機,原本要花兩小時巡田水,有無人機,不到半小時就搞定;無人機還能快速找到山雞蛋位置,巡邏時間節省一半,都是慣行農法農民所無法想像的。 南市新農人也成立社群,透過網路隨時分享經驗與問題,類似社群也可以發展為平台,將農工與農機具的供需進行機動調度。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