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全台青農需求大調查 最缺通路

2018-07-03
自由時報 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灣過去以農立國,曾幾何時,農村只剩老人固守,「做農嘸出脫」幾乎變成共識。近年政府積極協助青年返鄉務農,其中台南從一○二年迄今,更輔導出上百位年收入破百萬的「金農」。農委會日前進行全國青農需求大調查,青農反映最缺通路,農委會將拓展量販店、超商通路成立青農專櫃,為青農打造通路。 翻轉老人農村 青年返鄉務農成長多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的青農成長到約十五萬人,今年五、六月間,農委會進行「青年農民經營管理資源需求調查」,從全台約四千名加入聯誼會的青農,回收有效問卷九百廿一份,統計出青農需求最大項目是通路,其次依序為資金、土地、生產技術、品牌、加工及物流。 進一步分析,全台十六個縣市,有十二個縣市青農認為通路是最大需求,第二需求是資金,第三需求才是土地。

而過來人回首從農之路,幾乎都建議政府要有更完善的配套。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曾與廿多位新農人對談新農業政策,農友們紛紛提出技術、農業缺工、缺水、新南向等問題,本報專訪多位百萬青農也都指出,土地的取得、資金貸款、技術的提供乃至行銷通路,都不是單人作戰可以解決的。 林聰賢說,農業要永續,須考慮市場導向,希望未來適地適種,也要發展農漁產加工提高價值,至於農業勞動力、農機問題,青農可組平台購置農機共享經濟,農機具透過類似手機定位功能,有需要時互相支援,降低生產成本,農業用水未來可開闢農場,雨季當成滯洪區,旱季調配水資源。 適地適種 助農漁產加工提高價值 農糧署南區分署分署長姚志旺認為,青年返鄉想務農,須有土地可發揮,青農若有土地需求,政府、農糧單位可與台糖協商租土地供青農進場務農。

成功大學會計系教授徐立群團隊,近年來與台南在地企業瓜瓜園合作,運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契作農田的番薯產量及良率,協助業者掌握、進而提升每期產季的產量。徐立群說,大數據分析投入農業已經是全球趨勢,美國、中國的大公司都已經投入,政府應趕快投入,台灣的農業才能打團體戰,與國際競爭。 大數據分析趨勢 學者促盡速投入 對於青農們最關心的通路問題,農委會輔導處指出,已跟各大通路,包含家樂福、大潤發等業者洽談設立「青農專櫃」。過去青農常被通路質疑無法穩定供貨,現在全台各縣市都有青農聯誼會,透過聯誼會組織,將能確保各地穩定供貨能力。 資金方面,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從前年申貸件數二九九件,去年已增加到四四八件,成長了五十%,貸放金額也從四億六千四百萬元升到六億元。

農金局副局長李聰勇說,原本入選百大青農後,兩年內就要申請貸款才享有免息優惠,但有青農反映,從學習生產技術到產量穩定,再到擴大經營規模,超過兩年,今年將免息申請期限放寬到五年。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