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旅法三月生效後… 台逾10部長赴華府拜會官員

2018-08-15
自由時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自由時報訊〕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三月簽署「台灣旅行法」,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奠定法律基礎。蔡總統近日過境美國獲得突破,駐美代表高碩泰八月初在一場晚宴中更透露,台旅法生效後,我方已有超過十位部長,進入華府拜會美國同等級官員。朝野立委則認為,台美交流應重視務實面,穩健地提升關係。

台旅法三月中旬一生效,美方即派出具政治性質、業管印太戰略的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訪台,象徵意義不言而喻,黃之瀚也公開發表演講。隨後近五個月,美方資深官員接續來台,包括商務部副助理部長史宜恩出席智慧城市高峰會;國務院教育文化助理國務卿羅伊斯與海外建築業務局代理局長默色,參與AIT新館落成典禮;環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訪台,推動美台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高碩泰近期在雙橡園接待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的晚宴中透露,台旅法開啟台美交流空間,法案通過以來,短短數月內已有超過十位部長,進入華府拜會美國同等級官員;但外交部至昨晚截稿前,並未證實此訊息。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說,台旅法鼓勵廣泛提升台美官員互動,但其實關鍵在於安全合作,因為以往受限對象主要就是正副元首與國防、外交部長。然而法案通過至今,這些高層互訪並沒有顯著的提升,他認為,這與美國將進行期中選舉有關,「彼此都不希望添增新麻煩」。

至於總統過境的突破,羅致政認為有幾項「前所未有的放寬」,例如到僑教中心、參訪聯邦機構與媒體開放採訪,加上大規模僑宴等,顯見是「高調的訪問」,他認為「美國有相當程度的善意」;而總統回程將參訪何種屬性的聯邦機構,會否與美行政官員見面等,仍有待觀察。

羅致政也指出,「面子之外、裡子也很重要」,台美關係不應過於強調「短多長空的一次性突破」,而應推動關係「長期、穩定、逐步、制度化」地提升。例如五月時國防部副部長沈一鳴和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美國印太司令交接典禮,美方主動公布相關相片與訊息,代表美國不怕曝光,心態有所轉變;未來台美之間的安全合作、互動能否常態化,更是我方應關注的實質重點。

國民黨立委呂玉玲七月曾隨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訪美,她受訪指出,台美交流需要務實發展,美國國會雖已陸續通過多個友台法案,但不希望僅是「安撫作用」,須務實提升關係,平等互惠達成雙方目標。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