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美國台海兩岸關係學者康培莊

2018-09-14
美國佛羅里達州 吳天順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康培莊教授日前在居家室內手持新出版的書《台灣處於歷史轉折點(Taiwan at a Tipping Point)》留影。
康培莊教授日前在居家室內手持新出版的書《台灣處於歷史轉折點(Taiwan at a Tipping Point)》留影。
康培莊高中畢業照。當時16歲,品學兼優代表畢業生演說。當時也已獲得了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獎學金。
康培莊高中畢業照。當時16歲,品學兼優代表畢業生演說。當時也已獲得了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獎學金。
康培莊大學時代留影。當時學生顧問建議他學習中文,他就把這個建議規劃為日後的行動。
康培莊大學時代留影。當時學生顧問建議他學習中文,他就把這個建議規劃為日後的行動。
康培莊教授居家戶外留影。
康培莊教授居家戶外留影。

自從受聘於僑委會榮譽職的僑務促進委員,在自己代表的僑區,美國佛羅里達州首府塔拉哈西 (簡稱塔城,Tallahassee, Florida, USA) ,協助推展本會海外僑務工作,有機會和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化處 (簡稱經文處) 各部會駐外代表互動合作。2017年,前經文處處長王贊禹介紹我認識國際著名的台海兩岸關係學者康培莊博士 (Dr. John Copper ) ,他是美國人卻同時使用這個中文名字逾半世紀。隨後,漸有機會交往,了解到他的經歷,康教授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和他熱愛中國文化是密切相關的,康教授告訴我「儒家思想對他一生有深刻的影響」,他對台灣的研究引起世界各地中國學者的關注,尤其是他對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分析與預測得到學者們的好評。

最近,我在谷歌(Google Search)搜索「康培莊」,螢光屏出現一百多條相關訊息,都和去年台灣遠足文化公司出版的康培莊中譯本《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有關。康培莊原為田納西州孟菲斯羅得學院 (Rhodes College, Memphis, TN) 國際關係專業的教授 。康教授著有二十九本關於亞洲和國際關係的書籍,合作編制四十多本書籍,發表過十幾種專刊和政策文件、及一百多篇學術論文、書評、社論、專欄文章、和演講稿。康教授曾多次在聯邦參眾議院附屬亞太事務委員會作證。1983到1989年間,他被白宮任命為東西文化中心的成員。現今,他是美國中國研究學會以及亞洲事務日報編輯委員會成員,並被列入多種名人錄。1997年,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頒發「國際交流獎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ward) 」給他,以表彰其促進全球對台灣認識的努力與貢獻,包括過去十三年來致力於亞洲關係的教學和研究。

我一直對這位在我代表僑區中的一位美國人如何成為「台海兩岸關係學者」特別感到興趣。我在今在年初寫了一篇短篇報導「塔城學者康培莊發表台灣政治論文」刊登在《世界日報》的佛州地方版,因為這是短篇報導,我只用了不到300字。事後,我覺得不夠過癮,才再花了半年對康培莊作略有深度的採訪,包括他的出生地與青少年時期、工作和邁向學者之路的準備、學者生涯開始、休假、重回全職學者、退而不休、給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提供諮詢、繼續寫作也計劃寫小說等。我用編年體的寫法來介紹這位台海兩岸關係學者,真高興能借助本會的全球資訊網來和讀者分享康培莊博士的經歷: 

出生地與青少年時期

John Copper 生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Omaha, Nebraska) ,他的父親經商,經常搬家,曾遷居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和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他是家中的老么有一個姊姊,他在美國的中部 (heartland of America) 長大,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他母親是個護士。小時候媽媽常給他講故事。有一天她指著地圖告訴他: 這是中國。它離我們很遠。你要花幾十年挖個泂才能到中國。母親的話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對中國才生了一種神秘感。

康16歲高中畢業,品學兼優,在畢業典禮代表畢業班發言,當時他已獲得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獎學金。大學時,學生顧問建議他學習中文,他把這個建議銘記在心,並傳遞給他自己之後的學生。在大四時,他加入空軍後備隊,在進入研究生學業前服過兵役。

康到夏威夷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1963年,有機會得到該校「東西文化中心(East West Center)」的資助,前往台灣師範大學國語培訓中心學習中文。一位女教授替他取了個中文名,她認為年青的他很健康,所以她把他的姓定為「康」,湊合英文姓氏的發音,也是清末維新變法發起人康有為的姓;「培,意味著培植、培育、培訓 、培養」;「莊,諧音John,是古代哲學家莊子的姓及康莊大道之意」。如此他的中文名字被建議定為「康培莊 ,健康地培育走上康莊大道」。而且每個字都有11個筆劃,總共33筆劃。據姓名學筆劃一說:33為吉祥之數。女教授還指出,康培莊生於龍年。

康在台灣留學時,寄住在一個沒人會說英語的家庭裏硬逼自己學好中文。他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除了人們對他感到友好和興趣以外,就是每個人都很努力地工作,對未來持有樂觀的態度。

當時台灣政府推進市場私有化,以促進經濟的成長。他回想起在研究生的課堂上,常聽到一位教授說起:台灣的經濟是做不好的。那位教授用「永久籃子案例(permanent basket case)」的推論:台灣的人口多、可用的土地少、缺乏自然資源與資金,又加上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喪失了信譽,所以台灣永遠不會繁榮。康覺得該教授的推論似乎枉顧其他因素,更不符合也無法解釋台灣隨後幾年發生的「經濟奇蹟」。

康在大學時甚至聽到:「共產主義」是出于好意但無法實現的體系,以及印度由於有「種姓制度」將社會階級制度化,印度不會經歷到經濟的發展或其他進步;而巴基斯坦將和印度不同。等等當時某些學術界主觀、淺薄、和片面的想法。

工作和邁向學者之路的準備

接受了高等教育,康認為尋求和說出真相應該是他的人生使命。他更該多思考、教學,研究、和寫作。

康於1964年底回到美國,先從香港乘船前往歐洲。他以三個月的時間用「跳貨船 (freighter hopping)」的方式到一些國家旅遊,最終目的地是夏威夷,也是他年前的出發點,他在那兒完成了碩士學位並在當地的「和平工作團 (Peace Corps)」訓練中心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他去舊金山在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和就讀。此時正是學生激進主義和抗議越南戰爭的時期,他認為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可能 不會再如以往。

1968年,康又回到台灣,在淡江文理學院(現在的淡江大學)任教。同時,他也申請到美國「國防教育法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 的贈款,可以利用任教的休假期間返回美國,在南卡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 SC) 選修博士學位所需的課程。之後,他又回到台灣教書和寫論文。「國防教育法」是艾森豪 (Dwight D. Eisenhower) 總統於1958年9月2日簽署的聯邦法,此立法的主要動機源於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國會與白宮當時快速地通過此法,以期加速改善美國在科學、數學、技術等領域的教育和研發。有立法者認識到戰略語言 (Strategic Language) 和地區研究也應就此法令來撥款加強,康就是受益者之一。

1971年,康移居日本進入馬里蘭大學遠東分校服務,該校為美軍和美國公民以及一些想從美國大學修讀課程的日本本地學生提供服務。他在那裡服務了五年,該校全職的教員會經常被安排到外地服務。除了待在日本時間比較長以外,他也在台灣、泰國、越南、寮國、和韓國等任教,但每地不超過八週。

那些年是越戰的最後階段。 1973年,尼克森 (Richard Nixon) 總統與越南談判達成一項和平條約,美國的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和北越的黎德壽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但後者拒絕接受。康教授在越南美軍中任教時候拿的是「戰時薪水 (Combat Pay) 」,當時大多數美軍基地都可能受到火箭和迫擊砲的攻擊,甚至發生激烈的戰鬥。有一次火箭炮擊中離他不到30呎處,他正好已經躲在沙袋掩體後面,幸免於難。

1975年,康任職於馬里蘭大學遠東分校之後;那年夏天,他的兩位博士論文委員剛好在台灣加上當地幾個教授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共同審核其博士論文《用中國從1953年至1973年的外援計劃來分析北京的對外政策 (China's Foreign Aid Program, 1953 to 1973: An Analysis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 》。康順利地完成南卡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後,波士頓的出版商希思 (D.C. Heath) 資助康教授以其博士論文為主體編成一本書名為《分析中國如何以外援作為其外交政策的工具 (China's Foreign Aid: An Analysis of an Instrument of Foreign Policy) 》。

學者生涯開始

1976年,康教授獲得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提供有關研究戰爭、革命、與和平的經費。他評估中國的全球力量,認為當時其他不少學者對「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與蘇聯的不和」的評估都誇大其詞。那一年,康教授獲聘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的西南學院 (Southwestern College) 的教職。該校有一個國際學系和非常優秀的學生,兩者都是吸引他的主因。

1977年8月,當康教授就職時,正值42歲的「搖滾樂之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Elvis Pressley) 「貓王」去世。孟菲斯整座城市都沉浸在哀悼中。

1979年,康教授和威廉·金特納 (William Kintner) 發表了一本關於台灣的書《兩個中國的問題 (A Matter of Two Chinas) 》,金特納曾是美國駐泰國大使,當時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他們兩人在國會記者招待會上為這本書發表了演講。當時美國和中國剛剛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台灣關係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來確定美國與台灣的新關係。不久之後,美國給予中國最優惠國的貿易地位,這是一個熱點問題。康教授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此事舉行的聽證會上作證。

1980年,胡佛研究所出版了康教授在斯坦福大學期間所從事的研究,書名為《中國的全球角色:分析北京作為一個國家在全球演變中扮演的角色 (China's Global Role: An Analysis of Peking’s National Power Capabilities in the Context of an Evolv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翌年,該書獲得了克拉倫斯代基金會 (Clarence Day Foundation) 的研究創意獎。

1981年,康教授以選舉觀察團員的身份訪問了台灣,目睹了以流域劃分的台灣大選,包括第9屆縣市長選舉、臺灣省第7屆省議員、第10屆縣市議員、第9屆鄉鎮市長、臺北市議會第4屆直轄市議員、及高雄市議會第1屆直轄市議員共六項選舉於1981年11月14日(星期六) 同時舉行公民投票。當時,台灣政府認為:儘管台灣的經濟發展促進了民主的發展,這在地方政治中是顯而易見的,台灣仍必須比以前更快地民主化。

1983年,康教授加入另一個選舉觀察團,觀察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四次增額選舉。這是在台灣建立民主政體的另一大步,此次選舉順利選出自由地區立委53位、山胞立委2位、職業團體立委16位,加上由總統遴選的海外僑選立委27位,合計98位增額立委,增額立委每任三年;然而,1947年中華民國選出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共計759席,約半數380餘名為國共內戰期,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灣的委員,如果身體健在的委員,可以一直保持席位。修憲後,共有269名新舊立法委員於1991年結束任期。

休假

接下來的兩年,康教授休假,暫時離開西南學院(1984年,該學院改名為羅德斯學院,以紀念前任院長)。頭一年,在華府 (Washington DC) 擔任亞洲研究中心傳統基金會 (Asian Study Center Heritage Foundation)主任;翌年,到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 NC)幫助美軍訓練支援駐外人員。同時,他到美國國會多次作證、常在電視談話節目中出現、經常被媒體採訪、也是美國公共廣播服務(PBS)電視台查理羅斯節目(Charlie Rose show) 中的常客。

另外,康教授還為雷根總統四月份訪問中國寫了一本簡報。雷根總統在中國期間引用了康教授的想法。當時,康教授擔任「東西文化中心的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East West Center) 」成員。三年一任,滿後又留任三年。這是個榮譽職,沒有薪水,但出差可以坐頭等艙。

重回全職學者

此後不久,羅德斯學院的學院院長打電話給康教授並提供他「斯坦利·巴克曼」榮譽教職(the Stanley J. Buckman chair)的,這意味著薪水增加和教學負擔減輕,有助於他的研究和寫作。

康教授在這個關鍵時刻,也經歷了一場可能會有嚴重後果的疾患:有一次,他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突然間他的視覺發生了變化;他蓋住一隻眼睛,意識到與另一隻眼睛的視野不同;他趕去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威爾默眼科中心(Wilmer Eye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ospital),被告知視網膜脫離,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康教授之後經歷過7次手術都無實效,他只剩下一隻正常的眼睛。他不得不在工作中好好地調整,休息後又繼續樂觀地工作。

1988年,康教授發表了一本有關於台灣民主變革的書,名為《無聲革命:台灣的政治發展 (A Silent Revolu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他認為台灣已經把經濟奇蹟變成了民主政治的奇蹟。他認為:台灣經濟多方面成長可像其他地方一樣產生一個中產階級成為民主政治的主力。

1990年,Westview出版社出版了康教授的新作《台灣:⺠族、國家、還是省份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 》。當時,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了十多年經濟開始繁榮,也增加了兩岸的商業交流。然而中國大陸的共產黨一黨專政和台灣繼續民主化和發展自己的身份定位,台海兩岸關係存在不確定性。他試圖通過研究來探索兩岸考慮問題的主要因素並且試圖澄清和提醒所存在的不穩定性。此後,這本書又有了更新的版本,並改變其中心主題為「台灣的命運是否必要取決於中國 (Whether Taiwan’s fate would be with China or not)」。同年,他又出版了《台灣近期選舉:實現民主的承諾(Taiwan’s Recent Elections: Realizing the Democratic Promise)》。

1991年,康教授出版了《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華府、台北、和北京的三角關係 (China Diplomacy: The Washington, Taipei, Beijing Triangle) 》一書。書中,他評估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如何受到「台灣問題 (Taiwan Issue) 」的影響。這是華府和北京之間無從談判的問題,必須通過謹慎的外交手段處理,否則在多方面都可能有失控的風險。

1993年至1996年,康教授寫了四本有關台灣的書籍:《台灣歷史辭典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aiwan) 》,《台灣1991年和1992年無補貼的選舉:達到更高級的民主 (Taiwan’s 1991 and 1992 Non-Supplemental Elections: Reaching a Higher State of Democracy) 》,《台灣海峽兩岸對話 (Word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和第二版《台灣:⺠族國家或省份》(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第一本是研究台灣的參考書。第二本是研究有關台灣選舉對民主化影響的延續。第三本是研究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1996年10月份,康教授到台灣參加一個重要活動。他獲得了台灣政府授予的「國際交流獎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ward) 」。當時,康教授得到李登輝總統的接見、應邀參加了外交部的招待會和雙十國慶。 這是他的一段非常難忘的日子,他所參加的國慶慶典可說是近20多年來有最多邦交國代表出席的一次,當時有30個邦交國,(目前中華民國僅剩18個國家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的國家都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政策」而無法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的外交關係)。1996年3月台灣舉行了歷史上首次由選民直選總統,李登輝在「中共飛彈恫嚇與美國總統下令兩個航母戰鬥群同赴台灣海峽的南北兩端集結」的氣氛中當選了第一屆民選總統。接著幾任總統雖都推動元首外交,無奈斷交的趨勢並沒有停止。

1997年,康教授發表了《台灣政治奇蹟:政治發展,選舉和對外關係文集 (The Taiwan Political Miracle: Essays 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Elections and Foreign Relations) 》” 。

從1998年到2000年,康教授出了四本書:《台灣90年代中期的選舉:談論民主的最後一步(Taiwan’s Mid-1990s Elections: Talking the Final Step to Democracy)》、《面對千禧年的台灣:政治和外交事務文集(As Taiwan Approaches the New Millennium: Essays on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第三版《台灣:⺠族國家或省份》、和第二版《台灣歷史辭典》。

2002年,康教授編輯了一本書,名為《紛擾中的台灣:陳⽔扁政權評論集(Taiwan in Troubled Times: Essays on the Chen Shui-bian Presidency)》,2003年他完成了第四版《台灣:⺠族國家或省份》。前一本書著眼於2000年執政黨改變後台灣遇到的困難,後者再次更新了1990年的版本。

從2005年到2010年,康教授保持自己的步調繼續研究和寫作,出版了:2005年的《鞏固台灣民主(Consolidating Taiwan’s Democracy)》、2006年的《玩火:可能爆發的與中國有關台灣的戰爭(Playing with Fire: The Looming War with China over Taiwan)》、2007年的第三版《台灣歷史辭典》、2009年的第五版《台灣:⺠族國家或省份》、以及2010年的《有關台灣的A到Z和對台灣民主的考驗(The A to Z of Taiwan and Taiwan’s Democracy on Trial)》。在《玩火》的書中,他評估了美中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解析一個敏感問題如何可能引發戰爭。論及1995年和1996年的兩次台海危機。他還分析了台灣政治如何可能成為中國面臨的更大的問題,以及在陳總統任期內兩岸分歧擴大及影響。

退而不休

2012年,康教授退休了。

2013年,康教授完成了第六版《台灣:⺠族國家或省份》。同一年,他寫了《國⺠黨重新執政 (The Kuomintang Returns to Power) 》,書中評價了執政黨的第二次變更和國民黨在前總統馬英九領導之下如何改造台灣的內政以及調整與中國和美國的三角關係。

2016年,康教授完成了題為《中國的外援和投資外交》 (China’s Foreign Aid and Investment Diplomacy) 》的三卷作品。他研究了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繁榮時期、及援外政策、1949年以後提供外援的歷史(在某些情況下,比如朝鮮戰爭和越戰改變了歷史)、與台灣爭奪邦交國為目標的經濟援助、其中包括如何利用中國的金融援助來加壓於西方、以及未來對外國的的援助和投資。

2017年,台灣的媒體出一本書名為《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這書是康教授早期著作 《玩火:由于台灣,可能爆發與中國的戰爭 (Playing with Fire: The Looming War with China over Taiwan) 》的中譯本,他再加入了幾個章節來補充某些發展中的問題。

隨後,康教授出版了新書《置身於臨界轉折點的台灣 (Taiwan at a Tipping Point)》。書中,他分析民進黨及其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2014年和2016年贏得選舉的意義,以及隨後在國內政治和對外關係中引發的爭議和問題。

給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提供諮詢

康教授表示他喜愛研究處於歷史變革前沿地區的相關政治演變以及對美國產生的深遠影響。他喜歡解釋事件的來龍去脈由來和趨勢,及可能影響世界的事態。

多年來,康教授向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提供諮詢、建議、專題報告、評論文章和書籍。提供對象包括:國務卿(亞太地區)助理秘書、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參議院和眾議院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 、本·卡森 (Ben Carson) 、和唐納·川普 (Donald Trump) 等。他已經將美國亞洲政策寫了一份綜合報告,其中包括有關中國和台灣的特別章節。

繼續寫作也計劃寫小說

康教授認為寫作是他的神聖責任:對不同事件給予公正的評估,以及在新聞與學術界普遍存在偏見時,說出他認為的真相。

康教授未來計劃出版第七版《台灣:⺠族、國家、還是或省份》。並再寫幾本小說。他說他沒有停止寫作的計劃。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