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臺灣蔬果海外拓銷 新加坡業者談市場導向

2019-02-25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臺灣蔬果如何赴 海外市場銷售,新加坡業者郭庭水說,台灣蔬果有競爭 優勢,要注重市場導向,特別是生產、銷售與物流一體 化流程,而非盲目生產,「種了東西,才找市場」。 多年來與台灣農產品有業務往來的新加坡國際食品集團主席郭庭水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新加坡是貨物 進出東南亞的重要樞紐,台星兩國可以合作建立獲核准 的農場鑑定機制,讓優質蔬果隨時出口到新加坡市場。

他認為,諸如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 東等農業大縣,可考慮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不僅貼近 本地商家,深入了解消費習慣,與食品業者或超市建立 制度化聯絡管道,再輻射發展到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 亞、印尼等周邊國家。 郭庭水受訪表示,台灣農特產品要推廣到東南亞國 家銷售,當務之急是要以市場為導向,知道自己的市場 在哪裡。

內銷以外,最適合銷售的地方就是新加坡,主 要原因在於新加坡消費力強,品質要求高,又沒有農業 ,食物全仰賴進口,對台灣農產品非常熟悉。 郭庭水認為,台灣如欲外銷質量俱佳的蔬果,要了 解市場需求及暢銷的產品,因時、因地制宜,栽種不同 蔬果,絕對不是「種了什麼東西,才來找市場」。

郭庭水以多年與台灣的業務往來經驗來說,認為台 灣對市場操作性不佳,欠缺整體發展策略,有時高麗菜 生產過盛,價格低落,有時卻非常昂貴,價格起伏很大 ,讓台灣蔬果有行無市,淪為「沒有價格的市場」,這 樣的農業是不會賺錢的。 他說,做農業的人一年四季都一定有固定銷售管道 ,價格才會高,台灣各縣市雖然相繼赴海外促銷蔬果, 但不乏以「季節性因素」居多,也就是「生產過剩才赴 海外找市場」的一次性交易。 郭庭水認為,一旦交易完成,後續作業就好像放煙 火一樣無影蹤,這就是「沒人在做市場分工」。因此, 做食品的人一定要有一套管理方法與長遠的思維。

另外,台灣第一線務農的人有務農專業,卻不擅長 行銷與市場操作機制,導致農民吃虧,他以歐洲普遍運 作的從產地以諸如300或500公克小包的包裝模式,直接 從產地運抵新加坡等海外市場銷售,就能減少運送過程 中再分裝的人力成本與降低產品損耗比率。

對於台灣蔬果在新加坡等東南亞海外市場行銷,郭 庭水說,台灣不妨利用知名主廚在新加坡餐館介紹如何 烹煮台灣蔬果,或出版台灣蔬果食譜,這對推銷絕對有 正向的利多。 他說,台灣各縣市也可以派代表在新加坡長期蒐集 並彙整市場資訊,讓第一線農民掌握第一手資訊,了解 何種蔬果在什麼時節符合海外市場需求,這才是有計畫 的生產模式。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