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從篆刻學習漢字之美 款為文化留下印記

2019-03-12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款」品牌經理鐘絢蓁,有感於漢字的流失,和志同道合的團隊開發篆刻印章(圖)保留文字之美,在創作中留下印記。(中央社提供)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款」品牌經理鐘絢蓁,有感於漢字的流失,和志同道合的團隊開發篆刻印章(圖)保留文字之美,在創作中留下印記。(中央社提供)
(中央社訊)「身為台灣人,我們有繁體字型的支援,我們對漢字的理解超越中國的簡體字。」「款」品牌經理鐘絢蓁,有感於漢字的流失,和團隊開發篆刻印章保留文字之美,在創作中留下印記。
從古至今,「印」在華人文化中,代表個人身分、地位與家族傳承的重要信物,在華人世界中仍保留用印文化,在方寸之間,「印」展現了文字設計、章法創意之美。
從小在英國、南非唸書的鐘絢蓁,雖然接受西方教育長大,但兒時因在台灣唸小學,奠定她的中文書寫及閱讀基礎,以至於出國唸書後,仍然對中文有深厚情感。
幾年前她到日本生活,發現日本人經常用印,舉凡取件、銀行、申請文件等,跟台灣的文化相似。然而日本有篆刻美術館、漢字博物館,有系統保留漢字文化,反觀使用繁體字的台灣,卻忽略了這塊文化。
鐘絢蓁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感嘆,台灣有使用繁體字的優勢,保留漢字之美,「我們對漢字的理解,超越中國的簡體字,簡體字完全破壞結構」,然而卻鮮少看到台灣對漢字文化的推廣和重視。
為了傳承文字藝術,鐘絢蓁和團隊合夥人創立設計品牌「款」,從藝術的角度開發年輕人也能接受的篆體印章,採用黃銅與金屬材質製作印章,她表示,相較傳統印章使用木頭、石或玉材,黃銅的使用壽命更長久。
鐘絢蓁說,「名字」是父母給的禮物,也代表每一個人身上的Logo,「希望藉由篆刻印章再次牽起橋梁,讓大家透過文字和印章尋根,代代相傳給下一代」。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鐘絢蓁說,從古至今,篆刻藝術家要在印章這麼小的空間裡寫字、刻字很不容易。過去幾年她也花時間研究篆體,也到各地拜訪篆刻老師傅,有的人到80、90歲還在刻印章,讓她很感動。
不過刻印章很傷眼睛,鐘絢蓁也意識到這項文化若不繼續傳承,未來恐怕會斷了根,因此「款」從一開始就找年輕篆刻藝術家合作,為客戶量身親繪書寫合適的姓名篆字,再以當代開發精密科技製作的科技雕刻,可媲美高端機械錶技術,讓篆刻藝術得以傳承。
日前國產遊戲「還願」引發全球關注,由於遊戲中的符紙印有篆體「習近平小熊維尼」,引發中國網友抵制,這7個篆體字瞬間熱燒。
台灣有網友還特別把這幾個字體製成圖檔,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下載,可刻成印章,有一名篆刻藝術家,還在PTT貼出教學步驟,教大家如何刻出「習近平小熊維尼」篆體印章。
鐘絢蓁表示,雖然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但就這起事件而言,她看到篆體字受到關注,也看見篆體、印章有機會發聲、被看見,認為是一件好事,「單是一個印章就幫我開啟一扇門,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