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MIT物美價廉 福七帶著台灣太空產業夢想起飛

2019-06-24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福衛七號蓄 勢待發,不僅使用全程參與台灣衛星計畫的本土品牌天 線元件,更首度使用完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衛星操控系 統。25日順利升空後,將正式開創台灣太空產業新契機 。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是台灣第一枚設計、組裝到測試 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它的成功發射 ,是台灣太空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在福衛五號成功的 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本土太空技術能力,建立國內太空 產業鏈,是台灣下一階段太空發展的戰略目標。

福衛七號將於台北時間6月25日發射升空,是台灣 與美國雙邊最大型的科技合作計畫,計畫主持人朱崇惠 說,當時有跟製造衛星本體英國廠商(SSTL)要求,多 採購台灣生產元件,像測試設備部分跟漢翔合作,衛星 天線則是由芳興科技製造,「是唯一跟著福七上太空的 國內元件」。 隱身在汐止工業區內,工廠門面與週遭環境毫不起 眼,但芳興科技(勝利微波)卻從1995年承製福衛一號 天線開始,24年來在台灣所有衛星計畫中拿下「全勤」 紀錄,無役不與。 2016年勝利微波被併入芳興科技,現任芳興科技專 案管理部協理干明均強調,衛星天線是要上太空的,環 境檢測也非常重要,以福五、福七為例,露出在衛星外 面的天線,要能承受正負100度至110度的高低溫,也要 能承受上太空的劇烈搖晃,非常講究天線品質的穩定性 及可靠性,因此從領料開始就一步步把關,每個測試都 要有人簽名負責,並覆核檢查。

勝利微波資深員工、現任芳興科技研發工程部副總 經理朱晉儀表示,衛星不僅造價高,上了太空出問題也 很難修復,因此所有的零配件都很重要,光是材料選用 、製程認證費用就是一筆大數目;幸好第一次承作福衛 一號天線時,有政府支持、國外顧問公司指導,並提供 很多可靠度參數,減少本土企業的學習時間。 干明均也說,有上過太空的實戰經驗,等同拿到「 燙金」的保證,雖然芳興科技公司規模不大,卻是台灣 的隱形冠軍,目前除了韓國、新加坡、阿拉伯大公國已 採購芳興科技天線產品外,連烏克蘭也來電詢問。

不僅有老將也有新兵,國家太空中心向國外購買的 衛星操控軟體,每次因應新的衛星任務,只要稍微調整 軟體,都必須付昂貴的專利費給國外開發商,福衛七號 將首度使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衛星操控系統,擺脫處處 受制於人的困境。 中鼎集團新鼎系統公司協理范銘雄表示,雖然福衛 五號子系統採用由台灣本土團隊研發的衛星操控軟體系 統,並成功運作,但主系統仍沿用外國的操控軟體。為 培養本土的衛星產業供應鏈,太空中心特別與新鼎共同 研發衛星操控軟體系統,由太空中心提供衛星操控的實 際經驗,由新鼎轉換成系統程式。 他強調,藉由多年的多重衛星任務操作技術與經驗 ,這個純國內廠商自主研發的地面衛星操控軟體系統, 主要是負責衛星地面站的操控系統,以及衛星排程系統 ,可降低對國外系統的依賴,並提升國內軟體工程於衛 星操控領域的技術能力。

范銘雄指出,因為不是經由國外軟體開發商技轉, 而是由「使用者」提供操作經驗,再由新鼎著手寫成控 制系統程式,開發過程需要不斷的摸索、磨合,但只要 這次福衛七號升空後,主系統能夠成功採用台灣自主研 發的軟體運作,即代表台灣的衛星操控軟體成功跨入衛 星產業。 芳興科技總經理李袗華認為,貝佐斯、馬斯克等企 業大亨很早看到太空技術的發展潛力,因此Blue Origin、SpaceX等太空公司應運而生,加上未來5G發展 也要靠衛星,台灣太空產業打入國際市場勢在必行。她 說,「機會已經來了,但要提早布局」。 不過,李袗華也提出中小規模企業經營的困境,她 說,台灣衛星發射間隔2年至11年不等,廠商空有技術 卻沒有舞台發揮,無法帶動產業發展,也難推動台灣太 空技術「產業化」,更無法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投入。

朱晉儀也說,當年從台大電機系畢業,騎著摩拖車 七彎八拐找到到勝利微波公司面試時,還曾一度想「真 的要去這公司上班嗎?」卻因為太喜歡「高難度的工作 」,至今仍留在公司為微波傳訊努力,「同學公司的平 均薪資都已經不知道是我的幾倍」。 在國家太空中心主導下,產學研界已成立「台灣太 空產業發展協會」,徵召產學研界共同參與第三期太空 計畫。李袗華表示,台灣製造「物美價廉」,組成產業 協會參展是要讓其他國家知道台灣不只是製造零件,還 可以組裝、測試,提供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目前芳興 科技也已可以承作整個地面站的完整規劃及建造。 行政院已核定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自2019年起 至2028年止10年間,將投入251億元,結合產學界能量 ,自主開發10顆衛星,打造台灣太空產業國家隊。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