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駐德代表:人權與經貿是鞏固台灣國際地位2支柱

2019-09-18
中央社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駐德代表謝志偉認為,經貿、民主人權如同2大支柱,撐起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中央社提供)
駐德代表謝志偉認為,經貿、民主人權如同2大支柱,撐起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中央社提供)

(中央社訊)台灣國際地位雖然遭中國打壓,但歐洲國家近幾年看待台灣角度出現轉變;駐德代表謝志偉指出,中國在德國影響力很深,但經貿、人權是台灣強悍的軟實力,有助鞏固國際地位。

謝志偉出席歐洲工具機展(EMO)開幕典禮後與媒體分享長期以來在德國的觀察,他指出,台灣在德國的形象不斷改變,在阿公阿嬤時代,德國對台灣認知還是外銷蘆筍、香菇罐頭國家,之後開始出口玩具、禮品、鞋子。隨著產業發展,慢慢轉型為電子產品,如今台灣工具機產業實力不容忽視,在德國已站穩腳步。

謝志偉表示,台灣經貿實力愈來愈強,工具機產業發展更是擲地有聲,他身處德國,「覺得自己好像可以風力發電,因為走路有風」。

謝志偉說,在德國超過10年,他親眼見證德國對台灣的印象悄然轉變,「台灣人的努力,我有時候感到驕傲,也有些感慨跟感動」。

他指出,台灣不只靠著產業升級強化經濟實力,民主人權更被視為是亞洲地區的標竿,經貿、民主人權如同2大支柱,撐起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儘管受到威脅,但一直堅毅不拔,這就是台灣形象。

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導致國際處境備受打壓。謝志偉指出,一位綠黨重要人士曾向歐盟多次反映,台灣作為華人社會民主人權的代表,卻受到威脅。

謝志偉8月底也曾投書德國報紙「世界報」,他指出,港台關係唇亡齒寒,台灣作為華人世界民主燈塔,應該要與香港同舟共濟、支持香港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對抗中國的獨裁與霸權。

謝志偉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件事情其實還有後續,投書刊出約3天後,世界報資深評論員Jacques Schuster也發表一篇文章,內容對應到他前幾日的投書;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資深評論員內容重點放在香港,但文章最末端寫道,歐盟政治上還有可以對付中國的利器,就是「在外交上承認台灣」。

「中國在德國其實影響力很深」,謝志偉表示,如果沒有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可能每2輛就有1輛賣不掉;如果從貿易額來看,台灣跟德國貿易額大概180億歐元,而台灣只是中國的1/10,可以想見中國對德國的影響力有多大。

中國握有龐大的市場,卻未能讓德國站在同一陣線,謝志偉解釋,中國競爭是用國家隊去打市場隊,很多正常的商業行為對他們是不存在的,好比西方國家強調Copyright,中國卻是Copy is right,搞到最後,讓西方國家產生極大反感,甚至感到威脅。

謝志偉認為,中國市場對於德國如此重要,形象卻又負面,以至於近年出現非常多的爭論跟討論,據他所見,德國產業界已經開始反省對中國態度;近期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去年工業總會白皮書,正式把中國從「夥伴」修正為「對手」,當時舉國譁然,但這也反映德國對中國的態度正在轉變。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