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哈佛台灣藝術季 「揭幕」台元素創作與意象

2019-11-22
世界日報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以台灣元素波浪板做隔間、展壁和裝飾,會場晶亮剔透,潮味十足。(世界日報提供)
以台灣元素波浪板做隔間、展壁和裝飾,會場晶亮剔透,潮味十足。(世界日報提供)
文教中心主任歐宏偉 (右)、藝術季總召藍凡耘(左)及Black Liu(中)
文教中心主任歐宏偉 (右)、藝術季總召藍凡耘(左)及Black Liu(中)
「揭幕」藝展發起人和總召、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班學生藍凡耘。(世界日報提供)
「揭幕」藝展發起人和總召、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班學生藍凡耘。(世界日報提供)
參觀者品香,在不同展示的瓶罐中尋找台灣的味道。(世界日報提供)
參觀者品香,在不同展示的瓶罐中尋找台灣的味道。(世界日報提供)

(世界日報訊)波士頓哈佛台灣藝術季「揭幕」(Reveal)16日在哈佛大學史密斯校園中心二樓展場舉辦藝展開幕式,系列活動配合藝術作品展覽,一群台灣青年藝術家以高水準的繪畫、攝影、建築、文資、音樂、影片作品和藝展規格展現台灣元素的創作與意象。

當「台北的天空」歌聲在人來人往的史密斯校園中心透天大廳響起,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驟然目光聚焦;劍橋合唱團的兩場快閃合唱,為「揭幕」藝展開幕活動揭幕,配合大廳內廣告藝展信息的大看板,成為藝展最佳宣傳。

展覽空間大量使用透明塑膠浪板做隔間、展壁、和裝飾,配上日光燈管,營造晶亮剔透,潮味十足的氛圍;波浪板聯繫不同展區,及參展藝術家作品間若有似無的共通性;波浪板不同角度折彎模組化的展架,揭開透明浪板下的台灣藝術與文化;共同策展人鄭乃慈說,台灣人對鐵皮浪板很熟悉,用透明波浪板作為串聯不同作品的媒介,是取它的台灣元素,也要營造多層次和關聯性的氣氛。

擔任「揭幕」藝展總召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班學生藍凡耘說,今年1月看到麻州藝術及設計學院研究生甘泓儒的作品,有了辦藝展的想法;他說,甘泓儒的作品中有許多台灣元素,似乎混亂模糊、對立衝突的畫面卻展現和諧,讓人深有作品反映自身的感覺;之後結合一群有才華的台灣留學生,合作推出「揭幕」,想藉藝術展現豐富多彩和多元包容的台灣文化。

參展的青年藝術家都是台灣留學生,五人有哈佛或波士頓背景;甘泓儒在畫布中表現有著荷蘭、中國、日本影響的多元文化,用客家花布圖案追溯與家鄉間的情感聯繫;今年取得哈佛東亞語言系博士學位的涂豐恩藉「味道」召喚和連接記憶,呼應正在台灣舉辦的「1%台灣氣味展」;小時就移民美國的王其萱用深淺不一和富層次感的線條記載台灣印象;就讀哈佛公衛所的梁家樑用傳統相機的特殊效果捕捉台灣的街貓;現於紐約工作的哈佛設計學院畢業生施博堯以模型和圖像展現他參與的蘇州老宅、台北鐵路用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宿舍整修重建案。

五位藝術家在「深度訪談」時段分別說明自己的創作理念、作品與台灣的聯繫,和海外學習觀察的影響;受邀講談的麻州藝術暨設計學院教授嚴守智說,「揭幕」藝展不僅是台灣故事,更是人類故事。

唯一未出席的參展人、留英藝術家林佑學的影片「垃圾山水」,有趣講述垃圾藝術化和環保故事。

展期至22日的「揭幕」藝展免費公開,地點:1350 Massachusetts Ave, Cambridge, MA。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