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中美衝突全球選邊站 朱敬一:台灣底線是民主

2020-03-13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圖)12日在中央社新聞學院,談「美/中對峙下的台灣–從貿易衝突到病毒防治」。(中央社提供)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圖)12日在中央社新聞學院,談「美/中對峙下的台灣–從貿易衝突到病毒防治」。(中央社提供)

(中央社訊)中研院院士朱敬一12日指出,90年代中美台的三角關係已經消失,美中衝突是未來的重頭戲,現在的世界局勢像是1950年代的「圍堵」,沒有辦法不選邊,但他認為,台灣選邊的底線是「民主」。

不過他也認為,中國長期使出像偷智慧財產權、政府補貼、走後門及在國際組織上「卡位」等奧步,讓缺點呈現,使台灣有機會找到「破綻」還手。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常任代表朱敬一,12日在中央通訊社以「美/中對峙下的台灣-從貿易衝突到病毒防治」為題演講。一開場,他便以1992年、2000年、2017年的3組關鍵數字,點出美中台關係的質變,以及中國崛起到底對美國帶來多大威脅。

為何從1992年談起?他說,1992年對於美、中、台三國,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這是因為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該年展開南巡講話,掀起改革開放的浪潮,用行動證明「韜光隱晦、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

1992年美、中、台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為91:5.9:3.1,台灣當年的生產毛額比中國半數還稍微多一點,而中國那時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起飛,2000年情勢已經大不相同,美、中、台GDP比來到87:10:3;2017年中國更已非囊中之物,美中台GDP比成為60:38:2。

朱敬一認為,1990年代,美、中、台關係是所謂的大三角,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經指出,那時台灣可以把關係玩到「一個尾巴搖兩隻狗」地步,展現台灣在三角關係中的靈活。

他指出,到了2020年,「大三角不見了」,美中角力變成「一根針」,不僅台灣的籌碼逐漸減少,當中國經濟實力愈來愈大,美中矛盾必然會增加,兩強就如同公元前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個陣營一樣「終將一戰」。

「未來的重頭戲,會是美中衝突」,朱敬一指出,美中兩強爭奪世界主導權的戲碼才開上演,其中除了貿易逆差、匯率操控,甚至「中國喊出2025製造」,並以政府補貼扶植華為、阿里巴巴等特定產業,因此川普才決定對「7年後的產品課稅」。

他認為,美國制裁中國大陸電信設備大廠華為,除了國防隱憂,也是美國與中國互相爭搶5G到6G的關鍵地位。

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5月,就將華為納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但隨後多次延長臨時許可限制。朱敬一表示,儘管從美國制裁華為的發展來看,會覺得美國態度有點反覆,「那是因為選舉快到了」,但美國兩黨對中國態度並沒有差異,他不認為美國總統選舉過後,對華為施壓會就此落幕。

他也指出,因國際社會對中國電信設備的安全產生疑慮,儘管歐洲目前大部分國家沒有直接禁止採購中國或華為的設備,但僅以周邊設備為主,網路的核心部分已有部分電信業者轉向本土廠商。

他說現在情勢有點像1950年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跟華沙公約兩大陣營的對抗,只是當年是地緣的圍堵,現在比較像經濟上的圍堵。

朱敬一以5G為例,由於美國持續制裁華為,未來全世界可能會有有2種規格,廠商、使用者到市場,可能都必須「選邊站」,一種規格是美國、歐盟、東亞為主,另一種就是「中國規格」,成員或許會包含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

朱敬一說,如果這樣的話,台灣也必須選邊站,但「台灣怎麼會選中國規格?那就沒有國防可言了。」

他說,台灣是全球有跨性別閣員的國家,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同性可結婚的國家,還有女總統,自70年代以來,台灣的民主不斷深化,已與大陸的民族主義不同,他認為,如果要選邊,台灣的底線就是「民主」。

朱敬一也指出,在美中兩強相爭,台灣一定要看清戰局、預判走向,藉由自由主義的多元性,從現在做出各種面向的小改變,進而期待5年、10年後的大改變。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