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送愛到非洲 義診送鞋捐米人道援助樣樣來

2020-04-10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台灣雖然在非洲的邦交國數少,但長期在當地推動人道援助工作不遺餘力,包括早期的農耕隊到近年推動的義診、協助人員訓練、捐鞋及白米等物資。外交官員說,「我們台灣對於非洲所付出能量跟資源是很多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譚德塞8日在日內瓦總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公開指責台灣及外交部對他展開超過3個月的人身攻擊,包括給他冠上各種稱號,說他是黑人等,引發全球熱議。

台灣於1960年代開始進行以非洲為主的農業援外工作,隨後,政府成立「海外技術委員會」,推動全球性援外。1996年海外會工作併入新成立專司援外工作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名稱由早期「農耕隊」改為「農技團」進而改為「技術團」。

根據國合會電子報內容,台灣在1963年8月首度派遣獸醫隊前往無邦交的衣索比亞,當台灣的獸醫帶來「來自中華民國的疫苗」,當地農民即趕著牛群來接種,因為這項幫助沒有交換條件、沒有欺壓性的利益輸送。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非洲人都知道,「來自中華民國的」一詞與「來自台灣無私無欲的關愛」是同義字。

目前國合會在非洲推動的計畫以邦交國史瓦帝尼為主,領域涵括醫事人員訓練、孕產婦及嬰兒保健功能提升、技職教育及職業訓練、果樹產銷及養豬產業提升等。

雖然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家鄉衣索比亞並非台灣邦交國,但根據國合會資料,2012至2017年間,共有3名衣索比亞籍學員在台灣提供補助下,來台參加「國際人力資源培訓研習班計畫」,主題包括環境監測與天然災害管理、科學工業園區規劃及管理、潔淨能源發展策略。

另外,除了史瓦帝尼之外,非邦交國的象牙海岸、南非等非洲國家也能申請國合會獎學金來台就讀。

台灣近年在非洲推動的合作還包括「非洲一盞燈」計畫。為改善當地弱勢學子夜間讀書環境,中華民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在布吉納法索(當時兩國有邦交關係)推動結合非洲豐沛日照與台灣太陽能科技的計畫,讓友邦莘莘學子得以充分利用夜晚時間閱讀學習。

然而,在國際情勢變化下,台灣非洲友邦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僅剩史瓦帝尼。台灣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中,非政府組織扮演重要角色。

外交官員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根據外交部掌握資料,近年國內NGO及大學等機構到非洲進行義診的次數共有10次,包括到史瓦帝尼、查德、肯亞等國。

台灣NGO近年在非洲推動的計畫還包括「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發起的募集二手鞋活動,藉由捐鞋給東非國家,幫助當地民眾免於被沙蚤寄生皮膚而有生命危險,該協會也在史瓦帝尼執行婦女養蜂計畫。

官員說,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也在馬拉威、賴索托、馬達加斯加等6個非洲國家蓋孤兒院,共收養約一萬名孤兒。特別的是,院內兒童接受正體中文的教育,每年也會來到台灣表演。

官員表示,根據外交部統計資料,目前台灣NGO在非洲至少有50個合作計畫,遍及10多國,除了人道援助計畫,還包括資訊教育、識字計畫、婦女賦權培力等。

台灣也提供非洲民眾日常所需。官員指出,去年台灣總共捐贈1萬7000多噸白米給其他國家,其中包括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等東非國家。

這名官員說,不論透過官方或NGO,「我們台灣對於非洲所付出能量跟資源是很多的」。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