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學者:蔡總統將中華民國體制結合台灣認同

2020-05-21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國家認同以及兩岸關係一直是台灣政治主旋律,總統蔡英文用「中華民國台灣」跨越統獨鴻溝,在總統大選壓倒性勝出。學者觀察,蔡總統把中華民國體制,結合台灣認同,改變了台灣傳統政治面貌。

台灣過去的國家認同擺盪在統獨之間,台灣、中華民國,彼此涇渭分明,這些認同又切割為藍綠兩大塊不同的政治勢力,引發嚴重對立。

蔡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到台灣49次,提到中華民國5次,「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當一個台灣人可以很光榮」。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學者林宗弘都認為,2019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總統當時明快反擊,是蔡總統個人支持度和台灣認同支持度飆升的轉捩點。

林濁水指出,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2008年民進黨走上冒進台獨路線,加上弊案,民進黨國會、總統選舉全面大敗。2008以及2012年兩次大敗後,蔡總統一直在兩岸政策上採取「維持現狀」的訴求,讓立場模糊化。

林濁水說,直到2019年,蔡總統「撿到槍」,高聲反對習近平研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她的支持度和台灣人、台獨認同,呈現上揚趨勢。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也指出,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偏好長期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政府對經濟貿易管理涉及的經貿利益,另一個是民眾對自己生長社會的情感與身分認同。

林宗弘說,台灣認同長期是上升趨勢,不過,台灣認同不能擺脫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因素,而過去身分認同與經貿利益有衝突時,政府模糊處理兩岸關係,也因此,在2016年到2018年之間,台灣認同發展趨勢停滯,甚至有點倒退。

他表示,2018年地方選舉,中共透過網軍、統戰滲透干預選舉,讓民進黨政府與部分民眾意識到國安的挑戰;2019年1月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試圖往更大膽的兩岸統一政策方向前進,蔡總統明快回應,拉開了台灣認同議題的戰場。

 林宗弘指出,2019年上半年,民進黨在初選過程,正面面對國家主權與台灣認同問題,2019年年中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撼動台灣民意,更凸顯蔡總統與對手韓國瑜路線差異。

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專題研究小組」多年來調查報告,台灣民眾重視經濟利益始終領先於國家安全,不過,2019年3月卻發現,台灣民眾首次在兩岸交流協商的選擇題中,認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超越了「經濟利益」。

蔡總統在2019年國慶演說明確提到,中華民國台灣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2020年1月當選連任後,她首度接受外媒BBC專訪時提到:「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國台灣。」

林宗弘認為,蔡總統的「中華民國台灣」,是把中華民國體制,往台灣認同結合的方向,又邁向一步。

武漢肺炎疫情來臨,掀起護照封面、華航改名等議題,國家認同對峙的煙硝味又重新升起。台灣防疫有成,在國際間也得到極高認同,更進一步凝聚了台灣意識。「武漢肺炎疫情,只會讓台灣的國家認同更增加」,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認為,兩邊是不同國家的感覺更清楚,台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會更強烈。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也說,中華民國台灣的主體認同已是無可動搖的民心所在,不是任何政治力、政黨操弄可以去凌駕。

展望蔡總統第二任的任期內,從兩岸關係現實面來看,林宗弘認為,雖然台灣對中國投資依賴度下降,但兩岸經貿往來依舊緊密;他擔心,中共因為無法挽回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台灣的民意變化,再加上疫情處理失當之後中國政局不穩,習近平政權對台武裝恐嚇、外交打壓可能變本加厲,如何維持穩定的兩岸關係與保護國家安全,仍是蔡總統未來4年相當重大的挑戰。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