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疫情紓困壓力測試 黃天牧:36家國銀全過關

2020-06-19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8日表示,為了解疫情及辦理紓困措施對本國銀行資產品質影響,已要求業者提前辦理「壓力測試」,測試結果36家國銀全數通過,顯示國銀具穩健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下午舉行「端午節記者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疫情導致導致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劇烈變化,總體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升,今年度「第二支柱壓力測試」原本預計在6月底進行,但為了解國銀於疫情下的風險承擔能力及對資本適足性的影響,已提前要求36家國銀在5月初完成。

此次壓力測試結果區分為銀行實施「紓困措施」前、後的影響。36家國銀以去年底為基準日,首先,在採行紓困措施前的「輕微情境」下,本國銀行的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81%、11.58%、13.27%及6.44%;另外,在「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9.90%、10.68%、12.36%及5.92%。

銀行局長莊琇媛表示,相較於以往由金管會設定統一情境的「監理壓力測試」,此次測試情境,由銀行自行擬定情境辦理,且有納入疫情對於金融市場及經濟環境的衝擊,因此,測試結果也有區分為銀行實施紓困措施前後的影響。

莊琇媛說,無論輕微情境或是嚴重情境下的測試結果,全體國銀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本國銀行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仍具穩健的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莊琇媛表示,政府實施紓困措施,有助於減緩現階段借戶的違約率及預期信用損失金額,更有利於資產品質的維持;不過,受到低利率環境及降息等因素的影響,使本國銀行在壓力情境下的利息淨收益減少及曝險金額增加,因此預期銀行業獲利降低,對資本形成影響較顯著。

銀行局強調,本次測試結果顯示,在壓力情境下,模擬可能增加的損失,將對銀行獲利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但仍在銀行可承受範圍。金管會將持續注意銀行整體曝險風險控管,並督促銀行持續提升資產品質及健全財務結構,以因應環境的變化,充實損失準備及承擔風險能力。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