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爭取參與環太平洋軍演 觀察員身分可期待

2020-06-30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國防部長嚴德發5月初在立法院答詢表示,爭取參與8月登場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專家指出,台灣可期待以「觀察員」身分受邀參與,至於「水到渠成」則受戰略藝術、疫情及防疫措施等影響,後續美方將如何安排,有待觀察。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由美軍主導,每兩年舉行一次,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海上軍事演習;2012年以來每年有超過20個國家參加,第27次RIMPAC預定8月17至31日舉行。

台灣軍方爭取參與RIMPAC多年,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23日公布、尚未經參院院會審議通過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草案則建議,邀請台灣參與RIMPAC。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台美軍事交流密切,美國空軍、陸軍、陸戰隊有多個已公開的與台灣合作項目,例如台灣空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長年有F-16戰機進駐,接受戰術、戰法訓練,與美軍一同演訓。

此外,陸戰隊則接受特種部隊培訓、狙擊手組訓,將領也曾受邀正式參與太平洋兩棲領導人研討會(Pacific Amphibious Leaders Symposium, PALS)等。

蘇紫雲認為,美中戰略競爭升高,中國2014及2016年曾獲邀參與RIMPAC,但2018年未受邀,今年預計也不會;台灣參與RIMPAC因此是何時及如何「水到渠成」的問題,而在獲邀加入實際軍事演練前,台灣軍方及相關智庫代表以「觀察員」身分參與RIMPAC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蘇紫雲指出,國安會、國防部有效掌握軍事外交的藝術,是台美軍事合作得以成功的關鍵。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受訪時說,RIMPAC牽動超過20個國家,演練科目及各項準備、協調工作複雜,籌備期至少一年;台灣雖然今年獲邀參與演訓的機率極低,但相關非正式交流研判早已在進行,台灣能否在2022年的RIMPAC有更多參與,可審慎樂觀期待。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