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憂潛在無症狀感染者 台大公衛籲篩檢6高風險群

2020-08-05
中央社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訊)一名比利時男子1日確診武漢肺炎,感染源不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建議,針對長照機構、移工等6個高風險群,以風險分層進行精準抗體及抗原檢測。

一名5月初來台工作的比利時男子日前離境前自費採檢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意外確診,感染源不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立即展開疫調,採用本土病例的方式,釐清是本土病例還是境外移入病例。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比利時男子感染的可能性有4種,第一種是入境前被感染,因為比利時男子回顧3月曾有嗅覺、味覺的異常症狀。但在流行病學來說,完全用症狀來判斷是否被感染,「要非常小心。」

第二種可能是在6月被潛在的境外移入個案感染,陳秀熙判斷此種可能性最高,尤其這名比利時男子長期跟外籍人士接觸。最後2種可能性是被潛在的本土個案感染,以及入境前就已感染、來台後又再次感染。

陳秀熙推估,比利時個案暴露風險最高應是在台北的期間,約6月20日至26日。他說,「台灣不可能沒有本土個案」,但民眾不用覺得太恐慌,因為是無症狀,必須短距離接觸才有傳播可能。

陳秀熙表示,台灣目前採取的是「有症狀才檢測」的策略,入境後經過14天的居家檢疫,理論上一定會有一些無症狀個案產生。他們推估,以一個月3萬5000人入境計算,台灣可能會有24名無症狀個案未被找到,經過28天後,可能會產生41到171名的潛在感染個案。

陳秀熙表示,雖然相對於全世界來說,這樣的「量」非常小,不需有太多的疑慮,但也不能說台灣社區中完全沒有潛在個案。

陳秀熙建議,應針對易受無症狀個案感染的6個高風險群,包括醫療機構、長照機構、郵輪、移工、外籍人士較多的職業及場所,以及其他短距離接觸情境及場所,以風險分層進行精準抗體及抗原檢測,早期偵測無症狀個案,進行有效的隔離檢疫,以避免群聚感染及進一步的社區大流行。

陳秀熙說,當下國外疫情盛行,台灣如果不做檢測,也一定要對上述6個高風險群,持續保持「非藥物介入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提高防疫警戒。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