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原民校園空間大改造 傳統教學場域深耕民族文化

2020-09-22
教育部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學校今年以最傳統的「入倉祭」開啟新的學期。
學校今年以最傳統的「入倉祭」開啟新的學期。
新竹縣尖石國小於施作完成的「Klapay微型部落」作為學校辦理活動的場域。
新竹縣尖石國小於施作完成的「Klapay微型部落」作為學校辦理活動的場域。
全校師生共同圍繞在泰雅傳統建築旁,期望泰雅文化代代傳承。
全校師生共同圍繞在泰雅傳統建築旁,期望泰雅文化代代傳承。

為推廣校園原住民族傳統部落文化,教育部國教署近年積極辦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計畫,目前已進行兩屆,每屆第一階段補助各校30萬元經費,學校藉以將原民文化、部落意象等元素融入校園,再由縣市初審、現地評分及績優評選等程序擇定績優學校,進行第二階段校園全面大改造,兩屆已產生60所績優學校,讓學生在更優質的校園中學習原民文化傳承。

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小是第一屆績優學校,學校將原有的遊戲器材區進行改造,在校園中打造「Klapay微型部落」,建置具有泰雅文化的瞭望台、樹屋、穀倉及竹屋等傳統建築,並搭建及美化泰雅竹牆。建置過程由部落耆老、青年及學校師生、家長共同投入,對尖石國小與在地的嘉樂部落帶來深遠的意義與影響。

尖石國小表示,校園擁有屬於泰雅文化的學習空間,除讓老師、學生、家長能在校園中感受泰雅傳統文化氛圍,更提升自我文化的認同。完工至今一年多,學校在微型部落舉辦各種活動,今年以最傳統的「入倉祭」開啟新的學期,在耆老的帶領下,使大家更了解泰雅文化之美,期待泰雅文化能夠藉由教育的力量代代相傳。

地處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永豐國小,於去年第二屆獲評第一級績優學校,當時吉拉米代部落老中青全員出動,到活動會場迎接獲獎的喜悅。時隔一年,學校經校內討論並與部落耆老、藝術家及族人交換意見,規劃在第一階段施作的聚會所及廚房兩棟傳統屋周邊打造「Pangcah文化新殿堂」,以傳統工法及阿美族元素,利用在地材料,改造校門口門面、階梯及生態池,並搭建部落教室入口設置、廁所、柴房、戶外集會所及陶藝教室等,將起居、禁忌、禮儀、飲食及生活智慧等,在校園中實景呈現,讓師生有一處可親近且具原民風特色的學習場域。

永豐國小期許以「語言復振、文化深耕、學力紮根」為方向,鼓勵孩子實際參與及體驗,培育「向善向上、自信卓越」的孩子,也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精神。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改造校園環境,使教學空間更貼近教育精神並融入課程,對學校是一項挑戰。過去兩屆「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國教署舉辦多場增能研習及工作坊,輔導及陪伴學校找到施作方向,希望藉由原民學校教學場域的革新,翻轉原民師生對學校的想像。從部落參與、史料考究及師生共做,為部落及校園空間注入更深的文化底蘊,以民族課程教學為媒介,將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向下紮根,深植原民孩子們的心中。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