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副總統:下個世代是智慧醫療及精準醫療的世代 期勉醫學生學習醫術兼備醫德

2020-11-19
總統府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賴清德副總統18日晚間應馬偕醫學院之邀,前往該校以「下個世代醫療的變與不變」為題進行演講
賴清德副總統18日晚間應馬偕醫學院之邀,前往該校以「下個世代醫療的變與不變」為題進行演講
副總統接受在場師生提問
副總統接受在場師生提問

賴清德副總統18日晚間應馬偕醫學院之邀,前往該校以「下個世代醫療的變與不變」為題進行演講。

副總統演講時首先與在場師生分享他將醫學背景及所學應用在政治領域的經驗。他以2003年SARS為例,當時許多年輕醫生及護士不幸罹難,是他擔任立法委員十多年期間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在疫情過去後,為解決部會之間協調不夠、中央地方權責不清,以及隔離病房不足等問題,立法院跟行政院合作修法,設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把疾管局升格為疾管署,並在全臺各地興建負壓隔離病房,希望能夠增加人力及物資。

談到未來醫療的變與不變,副總統憶及,過去他當住院醫師時,急診最常見到的就是肝硬化的病人,但隨著臺灣肝炎疫苗及藥物的普及,未來肝炎將會越來越少見。隨之而來的是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挑戰,也就是說,未來醫界所要面對的病人族群將會是以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腫瘤或癌症等病患為主。此外,過去他當住院醫師時,最痛苦的就是主治醫師來查房時,他卻找不到病患的X光片。如今,病患資料都可以透過雲端紀錄,不論是檢查、治療或用藥都一清二楚,顯見未來將是一個資訊鏈結的時代。

副總統指出,工業4.0 、雲端運算、VR、AR等科技,對健康促進、診斷、治療及後續的復健等方面,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運用。未來,不僅是智慧醫療的時代,也是精準醫療的時代。舉例來說,過去25年來,全民健保累積了650億筆醫療申報資料及23億筆醫療影像資料,經過去識別化後,可以結合人工智慧,協助胰臟癌的判讀,比目視來得更為精準,且更具效率。

副總統進一步舉例,未來,病人穿戴式的裝置都將更為普遍,包括心跳、血壓、呼吸或其他生理訊號,都可以經由IoT連結到病房,加上人工智慧科技,都有助於醫師的治療。此外,機器人不僅可以用來處理行政、檢驗及判讀等工作,據估計,未來80%的手術都可以交由機器人執行。

副總統強調,精準醫療是未來的趨勢。過去,中醫看病採望聞問切的方式,後來,電腦斷層、X光片、核磁共振及超音波技術問世,我們得以看到身體裡面的器官。而精準醫療則是可以看到細胞,這是一代一代科技的進步。未來,病患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醫師在預測病人的情況時也可以更精準,雙方可以互相討論。

副總統期勉,在未來醫療的新世代,醫療人員除了醫學的專業知識之外,也要充實人工智慧、工業4.0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精準醫療的發展趨勢,透過科技,讓醫護人員更有能量、更有力量。他認為,我們若能做好準備,不僅不會被科技取代,反而可以運用科技,讓醫學更為進步,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隨後,副總統接受在場師生提問。被問到為何從醫院步入政壇,副總統表示,他來自醫療資源不足的萬里鄉下,從小就想要當醫生。但自成大畢業當上總醫師後,因為發生臺海飛彈危機,造成許多人都有亡國感、危機感,後來被推舉參選國大代表,才開始政治的工作。他認為,醫療有其崇高的價值,是他比較熟悉自在的領域。但是,政治是服務社會比較直接的方法,兩者都有各自的價值。

副總統也提到,未來的社會是一個跨領域工作的時代,在醫院裡面所學的並不會因為跨領域而浪費。他也鼓勵現場的醫學院學生,不管是選擇臨床醫學領域或進入生物科技等產業都很好,尤其是臺灣的ICT產業在國際社會占有一席之地,相信將有助於未來臺灣智慧醫療的發展。

談到副總統從醫院走到政壇,本身有哪些變與不變,他回應,不變的是醫德,簡單講就是同理心。醫師與病人雖然素不相識,但是能夠發揮同理心照顧病人,這是很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第一,要有醫療人權的觀念,也就是不分種族、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區域,竭盡所能幫助病人。第二,要有以人為本的觀念,不能光看檢驗報告的數據而已,而是要把病患當做一個人這樣看待,這樣才能提供最好的醫療。第三,還要提供人性的關懷,儘管科技改變了醫療的種種行為,但對病人的關懷,還是不能變的一環。

被問到對馬偕醫學院的期許,副總統表示,馬偕醫學院以「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理念貫徹醫學教育,令人欽佩。他希望馬偕醫學院的同學除了要學習醫術以外,也要重視醫德,也就是同理心,把病人當作親人,不僅有好的醫術,也有好的醫德。

包括馬偕醫學院校長李居仁、馬偕學校財團法人董事會董事長賴允亮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