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臺中大坑國小校長趙秋英 用一朵蘭花翻轉學校、學生與社區

2020-11-30
教育部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臺中大坑國小校長趙秋英 用一朵蘭花翻轉學校、學生與社區
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臺中大坑國小校長趙秋英 用一朵蘭花翻轉學校、學生與社區

手裡握著區公所提供的學齡兒童資料,剛到任的大坑國小校長趙秋英,在註冊組長陪同下,一起上山「找」學生。走在崎嶇山路,冒著隨時被野狗追咬的危險,挨家挨戶拜訪,目的是提醒新生與家長:就要開學了,記得來大坑國小報到喔!

上山找學生,幾乎成了大坑國小每年開學前的必經儀式;但是,對初來乍到的趙秋英來說,心裡的疑惑是:「一個擁有內政部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學校,多年來培育出眾多得獎教師,無論軟硬體都不輸人,為什麼還需要找學生來讀?」望著美麗校園,以及全校僅158名學生的「單薄」數字,趙秋英滿心疑問。 

大坑國小是趙秋英成為校長後的第二所學校。回顧從師之路,臺中師專學院畢業後,趙秋英這位年輕教師,於國光國小任職期間,從資深的陳雪瑩老師身上,看見了對孩子的接納。 

「陳老師從不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而是瞭解每個孩子不同之處,找到個別差異,然後想辦法,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於是她告訴自己,學生學不會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老師還沒找到教會他們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這句話,在趙秋英考上主任、來到樂業國小,第一次接觸到特教學生時,有了更真實的體會,「他們與一般學生不一樣,需要我們更多包容與關懷;而身為主任,除了同理、照顧弱勢孩子,也要同理辛苦教導的老師,適時提供所需的資源與各種支持,才能讓孩子好好學習、安心長大。」

 從教師到主任,懷抱著一身養分,23年後,趙秋英成了校長,並於5年前來到大坑國小;而當她看到這一所體質優良的學校,卻如空谷幽蘭靜靜開放、鮮為人知時,她感到十分可惜,「如果學校不夠開放、缺乏特色,家長該如何決定把孩子送來受教呢?」因此,她決定把學校大門打開,透過宣傳行銷、為家長舉辦說明會、開放校園參觀,讓學生與家長都能夠認識大坑國小。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讓家長相信,孩子可以在這裡獲得更好的教育。」大坑社區以種植文心蘭外銷而揚名國際,因此,趙秋英與教師團隊,便以文心蘭為學習素材,共同研發出「文心蘭課程」等一系列學校特色課程。

 小一入學時,每個孩子都會拿到一盆專屬自己的文心蘭,讓孩子從親手種植養護一株蘭花開始,帶領學生認識農業,進而對家長辛勞工作產生認同;更與在地花農結合,帶領學生認識文心蘭產業行銷,使生活經驗較為貧乏的偏鄉學童,透過認識在地產業開闊生活視野;更加入山野教育,幫助學生走出教室,從山林冒險中,學習成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教導學生藝術美學,繪製手工製作胸章、布娃娃等文心蘭周邊產品,再透過義賣以協助南投偏鄉學校。

不僅如此,藉著課程設計,更將大坑文心蘭推廣到日本、泰國等地區;同時透過國際教育交流,每2年與日本長野市豐榮小學進行互訪,藉此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帶領國際友人走進社區,認識大坑及文心蘭產業。

 從親手種植養護、產銷探訪、藝術美學、國際教育到助人利他,完整五大軌跡的文心蘭教學設計,使大坑國小不僅獲得教學卓越團隊獎殊榮,更讓一所遺世獨立60年的學校出現轉機,從5年前的158人、10班,發展至今已有205人、12班的規模。學校改變了,社區活絡了,學生也走出封閉山林,變得更有自信。

 108年暑假,全校甚至有2名學生通過柏克萊大學暑假公費留學計畫,其中一名學生來自務農家庭,原本缺乏學習自信,但透過偏鄉課程交流服務,從幫助人學習中,因發現自我能力,而逐漸認同自我、改變自我,甚至願意主動申請留學計畫,挑戰自我。

 一個孩子,一所學校,一座社區,因為一朵蘭花而有了改變的希望,「要永遠把希望二字放在教育中。」趙秋英提醒自己,因為唯有當孩子與老師看見希望,才能懷抱熱情、不怕挫敗,教育現場才會不斷改變與提升,而一所生氣勃勃,充滿希望的學校就誕生了。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