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尚「鯖」不怕吃到落地魚 首批友善海洋種子船隊誕生

2020-12-03
央廣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農委會漁業署和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特別針對台灣鯖魚扒網漁業舉辦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認證活動,30日頒發兩大船隊「金級證書」,共81艘漁船。
農委會漁業署和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特別針對台灣鯖魚扒網漁業舉辦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認證活動,30日頒發兩大船隊「金級證書」,共81艘漁船。

鯖魚是台灣沿近海漁業最大宗漁獲,占沿近海整體漁獲近6成,鯖魚扒網漁業的管理成效,代表台灣近海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也因此,農委會漁業署和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特別針對台灣鯖魚扒網漁業舉辦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認證活動,30日頒發兩大船隊「金級證書」,共81艘漁船。這些船隊所捕獲的鯖魚,強調不落地,不在地上拖行,要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

為選出台灣首批友善海洋的種子船隊,海漁基金會採取不定期到港口稽核,且在沒有事先預約的情況下突襲,常讓船主措手不及。不過,鯖魚扒網漁船在漁獲不落地及漁船衛生清潔都超乎原先預期。有幾艘漁船的甲板走道、臥鋪甚至廚房流理台,都十分乾淨,甚至還有24小時的冷氣可吹,令評選團隊印象深刻。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說:『(原音)其實我們以前看報導,會覺得漁工的環境很亂、很髒、很臭,但其實我們上去後,會覺得有些船真的好乾淨,有些臥鋪睡覺一樣,跟中華民國海軍軍艦一樣,都擺得很整齊,他們不捕魚時,也都坐在木質地板上吹冷氣,玩手機。這點讓我滿驚訝。廁所也是,刷得好乾淨,也會貼標語,甚至還用印尼文,菲律賓文翻譯寫在上面。』

鯖魚是台灣沿近海漁業最大宗漁獲,占沿近海整體漁獲近6成,鯖魚扒網漁業的管理成效,代表台灣近海生態保育的重要性。2013年漁業署就訂定「鯖鰺漁業管理辦法」,限制扒網漁船總數、要求漁船全面卸魚申報、裝設VMS以及訂定禁漁期及禁漁區,是台灣沿近海漁業管理最全面到位的漁業。漁業署也希望藉由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授證,讓鯖魚扒網的漁業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台灣其他漁業的典範,帶動台灣漁業持續升級。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說:『(原音)漁民在認證的過程中,也強調資源的永續,抓魚的過程,也注意到漁獲的新鮮,以及魚的大小,必須要成魚才會抓。他們在整個作業上,付出更多的成本,政府也會在這部分協助他們。』

海洋之心生態標章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公布的「海洋撈捕漁業之魚和漁產品生態標章準則」訂定,評估重點包括「確保魚群永續」、「保護海洋環境」、「有效漁業管理」,以及海洋之心獨有的「企業社會責任」。台灣鯖鰺漁業協會理事長曾金祿也表示,受到認證的船隊,強調「魚不落地」,且台灣捕獲的鯖魚,不像挪威所捕獲的鯖魚,冷凍後有較重的油味,國人可以多多支持。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