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鏡好聽」想當華文聲音內容Netflix 憑什麼?

2021-01-22
央廣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鏡好聽」培訓一批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製作。
「鏡好聽」培訓一批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製作。
「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右)與「鏡好聽」總監徐淑卿(左)接受央廣專訪,暢談「鏡好聽」的運作模式與台灣聲音內容市場的發展前景。
「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右)與「鏡好聽」總監徐淑卿(左)接受央廣專訪,暢談「鏡好聽」的運作模式與台灣聲音內容市場的發展前景。

看準有聲內容市場的潛力,「鏡文學」旗下的「鏡好聽」正式宣佈開台,喊出要當「華文聲音內容的Netflix」的豪語。「鏡好聽」並不是台灣第一個有聲內容平台,但因為集團擁有媒體、出版,甚至還即將推出影視製作公司,現在又多了聲音平台,勢必加速台灣聲音內容發展,值得關注!

2021台灣聲音內容市場戰場開打

台灣聲音內容市場,隨著這一、兩年podcast的潮流引動,終於「攪動了池水」,中華電信在2020年6月就攜手智趣王數位科技,推出台灣第一個綜合性有聲內容平台「i聽聽」,結合podcast、有聲書等超過30,000首跨領域、跨產業的數位有聲內容,更網羅多元領域的聲音主播及明星藝人推出獨家節目,以蒐集零碎時間,打造一日生活閱聽方案為宗旨,內容天天更新不間斷。

鏡文學旗下「鏡好聽」則在2021年開春宣布正式開台,加入有聲內容戰場。與同樣「聲音百科全書」的「i聽聽」相比,「鏡好聽」喊出的口號是打造「華文聲音內容Netflix」,開台記者會上也請到許多名人、明星站台力挺,強調一次性上架超過百本全國各大出版社的有聲書,還規劃了上百個獨家自製Podcast聲音節目將陸續推出,未來每月定期更新。

如果再加上國內其他有聲書平台,可以預期2021台灣聲音內容市場將非常精彩。

打造華文聲音內容Netflix  「鏡好聽」憑什麼?

走進位在內湖堤頂大道的鏡傳媒總部裡,除了鏡週刊、鏡文學之外,現在又多了一個「鏡好聽」部門,特別的是,裡頭有建置了五間錄音室,提供有聲書與有聲節目錄製;不僅如此,「鏡好聽」還舉辦聲音主播培訓課程,兩個禮拜內的報名人數就有多達478人,最後經過訓練、評選,選出15位「鏡好聽」培訓聲音主播,另外還邀請劇場人蔡柏璋擔任特約聲音主播,這些都是「鏡好聽」一大特色。

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接受央廣專訪時指出,由於過去她擔任鏡傳媒旗下鏡週刊創意總監時,就嘗試邀請一些創作者朗讀自己的創作,也有開設Podcast相關節目,聽眾反應都相當不錯,之後鏡傳媒又成立鏡文學,有了自己的出版社,簽了自己的作家,今年文策院也將與鏡文學合資成立一家新的影視製作公司,加上鏡週刊這個有利的媒體,有許多精彩調查報導幕後故事、人物專訪等,都可以變成聲音內容,這些都為成立「鏡好聽」聲音平台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IP多元應用與資源彼此串連與行銷,甚至能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出版社、作家有更多元的收入,都是「鏡好聽」聲音內容平台最大的優勢。董成瑜:『(原音)過去作家跟出版社合作,他們就寫了,寫完了書之後出版了,這個就是結果,就結束了,好像不太有後面那個,但是我們現在覺得說,你出一本書才是開始,所以我們現在有出版,我們幫他們出版,我們也有有聲書,就「鏡好聽」這邊,他們可以把它變成podcast節目,就作家談他們怎麼寫東西,他們也可以錄程有聲書,我們會請專人來錄成有聲書,它們也有可能會被拍成影視作品。』

「鏡好聽」不只有獨家自製內容,也鎖定一些學者、大學老師等,將他們的研究成果轉成聲音內容,也會與其他出版社合作,目前合作的出版社就有十家之多,對於其他可能合作的出版社或創作者,「鏡好聽」都抱持開放態度,歡迎合作。

「鏡好聽」總監徐淑卿告訴央廣記者,過去台灣有聲書不普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台灣的出版社規模大部分都屬於中小企業,要他們另外支付一本書至少7、8萬的費用錄製有聲書,是不小的負擔,而有聲書內容市場前景未明,也讓很多國內出版社裹足不前,不敢投資,因此錄音設備、聲音主播等建置與培訓,這兩個很重要的關鍵鍊必須建立起來,「鏡好聽」聲音內容平台的成立,就是先把這樣的基礎系統建立起來,透過大量聲音內容的提供,才可能打開聽眾願意收聽的習慣,台灣聲音內容市場才會壯大。

徐淑卿:『(原音)其實在我們的進展的一個階段裡面,第一個階段在於建置,基本基礎的建設,就是錄音室、錄製團隊,還有就是主播, 第二個階段就是節目跟有聲書,我們會幫出版社合作共同錄製有聲書,像「遍路(文化)」他們自己錄了有聲書,也可在我們這邊上架,我們希望可以最快速的豐富這些內容,然後我們也有將近十位的節目製作人,然後開發了有十個領域的⋯不論是《鏡週刊》的新聞議題,還有那些分析這樣子,還有知識科普,還有藝術文化、親子家庭,還有性別社會等等,這樣的一個豐富的內容之後呢,我們覺得這樣子才能夠去讓很多人養成聽聲音的這個習慣。』

藉聲音內容傳播台灣當代文化與出版的樣貌

在中華電信的「i聽聽」有聲內容平台中,其實種類也很多元,聽得到許多名人與主流媒體的精彩內容,但主要還是以提供上架為主,同時開放民眾有機會自己投稿自製的有聲書。

但「鏡好聽」總監徐淑卿強調,「鏡好聽」面對的絕對不是只有台灣市場,而是全球華語市場,台灣又比中國大陸自由、開放,「鏡好聽」有清楚的價值主張,深信在地化就是國際化,希望向外界展現台灣當代文化內容與出版樣貌。徐淑卿:『(原音)「鏡好聽」在這個平台特色上是有它的價值主張的,它的價值主張,一個就是知識普及,一個就是觀念溝通,還有探照社會,我們一直在說我們希望能夠建構當代台灣文化內容,就是我們有些非常好的創造性的一些內容,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傳播出去,我們也提出一個訴求就是説,我們的有聲書希望能夠展現台灣當代的出版樣貌。』

董成瑜也強調,「鏡好聽」與出版社或是電子書、紙本書絕對不是競爭對手,反而可能因為有聲書的出版,帶動紙本書或電子書銷售成長,這也是「鏡好聽」希望對台灣出版產業做出的貢獻。

台灣聲音內容市場的挑戰與機會

根據國外調查顯示,有聲書銷售趨勢每年都在成長,美國APA協會(Audio Publishers Association)2019年公布的數據,2018年美國有聲書銷售總額為9.4億美元,出版數量達44,685本,相較於2017年增加5.8%。

中國聲音內容市場更是蓬勃,中國有聲書市場2019年規模達63.6億元人民幣,用戶規模達4.78億人,2020年用戶規模估計也將超過5億人,如著名的喜馬拉雅平台,就有聲音內容的Youtube之稱,每天都有無數使用者自己自製有聲書內容或有聲節目上傳。

董成瑜認為,台灣的聲音內容市場起步較慢,台灣人的耳朵也還沒有被完全開發,「鏡好聽」要如何運作出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也是他們思考的重點。

目前「鏡好聽」除了推出訂閱付費會員機制,也有單行本付費,與其他出版社採分潤制度;聲音主播部分,除了每一次錄製費用,平台上也開放閱聽眾打賞,越多打賞,聲音主播就能獲得更多收入進帳,但如何說服使用者付費,確實是一大挑戰。

董成瑜:『我們做了,到底誰要付費?台灣人現在⋯我覺得不是不願意,而是說當你沒有好的內容的時候,人家當然不願意付錢 ,可是你現在看大家都願意付費⋯所以年輕人或是年紀大的人都在看Netflix,你會付錢給Netflix,我只怕我們的內容還不夠豐富、不怕好,你沒辦法吸引人來付費,我覺得真正的挑戰在這裡。』

除了收費習慣之外,總監徐淑卿也強調,如何培養更多人養成聽有聲書或有聲節目的習慣,也是另一個要克服的部分。她透露,「鏡好聽」在試營運期間,主要女性使用者佔6成,4成為男性,主要落在25歲到34歲以及35歲到40歲這個年齡層之間,代表還有很多開發的空間,因此「鏡好聽」必須要不斷做好內容,讓更多的人願意來聽,有了聽聲音的習慣,接下來他才有可能願意付費。

不過徐淑卿對於民眾付費的習慣養成非常樂觀看待,因為「鏡好聽」在鎖定客群時,一開始就有清楚定位,這些人都是對知識有渴求的人,只要有更好的內容,付費不會是問題。

儘管台灣現在有越來越多podcast節目持續不斷出現,但不論是中華電信的「i聽聽」有聲平台,或是「鏡好聽」聲音內容平台,一個有電信資源的支持,一個有媒體、出版、影視資源的挹注,兩個綜合性聲音內容平台的出現,絕對是帶動台灣聲音內容市場發展很重要的引擎,且有競爭才有機會把餅做大,越來越多聲音內容的出現,牽動的不只是台灣出版產業的改變,也將帶動以聲音為主的產業新的發展可能性,如明星聲音主播等等,可以預期,台灣耳朵新浪潮的經濟才正要開始。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