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亞青人物誌】亞青第六屆會長 – 越南 吳國本

2021-01-30
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第六屆會長 吳國本
第六屆會長 吳國本
新北市經發局與越南商務加速器VeSA舉辦「新零售指「南」:Alô.越南~給我一個擁抱。作夥越南新市場」論壇
新北市經發局與越南商務加速器VeSA舉辦「新零售指「南」:Alô.越南~給我一個擁抱。作夥越南新市場」論壇
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商機,拓展東南亞市場
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商機,拓展東南亞市場

在全球外資看好的越南 台商二代吳國本打造電商經濟

 

對台灣人來說,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的越南,除了臨近台灣,文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成為非常熱門的旅遊聖地。舉凡河內,峴港,胡志明市等,每年總有大量的觀光客前往一探究竟。而不僅是在旅遊,越南也因為政策與地緣的優勢,一直以來頗受外資青睞,台商也在很早的時候來此佈局,甚至有此一說,在台商的全球佈局中,越南是僅次中國的第二大群聚地,超過5千家廠商分佈在300多個工業區,其中,又以平陽省為主,聚集的多為紡織,電子,鞋業,家具等產業。

為什麼越南可以這麼熱門?即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相比周邊其他東南亞國家,經貿成長與表現仍可圈可點。原因除了本身有利的投資條件外,更重要的,可能是政府積極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特別是在不穩定的國際經貿局勢下,諸多跨國企業調整生產鏈並尋求適合的製造基地,因此,本就在東協的越南,又同時是跨太平洋夥伴協議(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成員,加上與日本韓國歐盟等相繼生效的FTA,除了僅剩的美國尚未與之簽署FTA,越南在全球進出口的優勢上,可謂相當完整,無怪乎不只台灣喊出新南向政策,各國其實都爭相磨刀霍霍。

 

30年的越南經驗

家族在越南經營超過30年的吳國本,本身就對這樣的趨勢,很有自己的看法。曾任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第六屆會長的他,便對當地情勢與這些年的變化,有著相當深入的了解。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吳國本熱心參與商會,僑界等活動,並不時在各個場合分享觀點,例如在2017年與貿協舉辦的「越南台灣形象展」中,當時年僅28歲的吳國本便精準的指出台商轉型,必須放下過往代工模式的思考,畢竟勞動力的成本勢必隨著經濟成長,而逐漸失其優勢。「經營品牌和打造在地通路,勢必成為接下來的戰場」吳國本分享到,同時認為台灣有相對成熟的技術與產品品質,如何讓Made in Taiwan成為越南市場上被認可的主流標誌,甚至是用台灣文化去發揮影響力,乃至幫品牌加分,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年紀輕輕就當選青商會會長,也時常參與台商在當地的活動,積極且熱心的分享各種資訊。同時,對於即將邁入第十年的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吳國本期許繼續「開大門,走大路」,並積極鏈接各地的資源與當地社群,把台灣人,台灣品牌,台灣製造,打造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象徵,如此將更有利無論是台商、創業一代、或是任何形式的雙邊交流,在東南亞乃亞洲各地,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說起吳國本與越南的淵源,來自於上一代在越南的扎根。早在1990年代的南向政策時期,家族便來到越南投入旅遊相關的產業,包含飯店,餐飲,遊樂園,高爾夫球場等,在當時屬於相當大膽且前瞻的作法。「在經濟發展上升期,當民眾的消費力提昇,觀光旅遊是必然的市場需求」吳國本分析當時的經營策略,有別於那個年代的台商,多半以加工出口為主,他們家反而一開始就發展在地化市場導向,幾十年的演變至今,越南本地遊客的比例一直在六成以上,另外三成比較多是來自日本韓國,剩下一成才是台灣、歐美的旅客。正因為有抓住在地客群,所以即使在今年(2020)受新冠疫情影響,少了外籍觀光人潮,大部分旅遊業者一片蕭條,但吳國本家族的的事業,卻仍能靠著越南人自己的國內旅遊,特別是七月之後疫情稍緩所激發出「報復式消費」,得以維持一定的業績。

回顧過去30年,觀察父親那一輩在越南運營觀光娛樂產業的歷程,吳國本進一步分享,越南人其實是個很懂的享受的民族,「可能是受法國殖民的影響,越南人很注重工作之餘的娛樂,同時也願意把較多的預算花在這方面」。他舉例,無論收入水平的高低,不少越南人都會在週末假日,帶全家去度假。而且,在觀光這個產業,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若以消費水平來看,中低端的領域會出現「本地人經常造訪」和「外籍旅客常光顧」的分別,但隨著檔次與消費力的提升,這樣的分際會慢慢消失,「你不難發現,像是五星級飯店,米其林餐廳,無論本地或外地遊客,只要能擔負的起那樣的價格,其實都會去消費,而在越南經營服務相關行業,更應該要設法打造高端品牌,才能在地永續經營」。

 

從家族事業到獨立創業

雖說吳國本對自己家族事業發展十分熟稔,但他自己其實是在台灣直到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才來到越南。本就十分外向且擅於處理商務與人際關係,吳國本回憶剛到越南的那段期間,適應很快也幾乎能立刻開展新的生活。「越南跟台灣很像,在很多生活習慣、習俗、節慶等方面,都有受到傳統華人文化的影響」吳國本說到,當然,這也必須感謝除了自己家族長年在越南經商所打下的人脈網絡,以及許多台商朋友、在地僑胞的熱情互動,讓初到越南的吳國本,即便尚未通曉越南文,還是得以順利融入當地社會。

從24歲來到胡志明市定居,轉眼過了6個年頭。吳國本在協助家族企業的同時,觀察越南社會的發展脈絡,並看好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近兩年便組織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投入電商領域,專注在電商孵化、電商品牌運營、網路創業輔導等項目。由於受惠網路的普及,以及日益成長的中產階級,東南亞的電商發展十分蓬勃,據谷歌、貝恩等研究報告指出,在2025年整體的電商經濟規模可望突破1000億美元,這之中,又以越南每年40%以上的成長,屬於極具潛力的市場。

吳國本指出,台灣其實有很多很強的產品與服務,但很可惜國內市場太小,對外又不易對應到適合的市場。因此,成立電商孵化/運營公司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台灣的優勢,與品牌,帶到海外發展,而且由於地緣人脈與市場熟悉度的關係,先鎖定打下越南的市場為主。「很多財經雜誌會鼓吹什麼東協6億人口的龐大商機,對也不對,因為畢竟各國之間差異性很大,以電商品牌來說,能在越南操作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柬埔寨、泰國或印尼,所以勢必要有不同的策略」吳國本分析,文化、宗教、種族、法律制度、生活習慣各異的東南亞諸國,若硬是要劃分成「東協單一市場」,現階段來講未免有點不切實際,如何好好的先「打下一個據點」,進而擴大在那個國家的市佔率和提升知名度,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當然,台灣的東西雖好,但並非所有品項都能順利落地越南。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是一項關鍵,「如果連在台灣都賣不好的東西,要覺得在越南可以大賣,未免也太過天真」。吳國本接著表示,想要在東南亞發展電子商務,會面臨到的進入門檻其實很類似,產品本身要好,再來就是尊重當地文化,以及如何用當地人熟悉的方式去推廣和觸及更多潛在客戶。電商的總類繁多,需要綜合考量的除了產品的類型之外,本身的品質、行銷方式都是學問。「所謂競爭優勢,千萬不要套用傳統代工那種cost down的思維,以為低價就一定可以吸引買氣,在越南,只要你品質和品牌有做好,仍可以打出一片市場」。

 

電商成為下一波商機

看好越南的經濟發展和年輕族群的消費力,國際上各大電商平台遭以來此插旗,像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Lazada,中資背景的Alibaba,近年來串紅的蝦皮等,以及越南本土龍頭Tiki,紛紛想要搶佔市場,加上因為物流系統的改善,更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便利的支付管道,越來越多的越南民眾,開始養成網路購物的習慣。「今年剛好踫上疫情,做電商的如果業績同比去年沒有成長五倍以上,那都是基本工做的不及格」吳國本笑說,每當接到有台灣的電商業者想進入越南,一開始一定會做好市場分析與競品調查,接著才是去擬定佈局和中長期的策略,「電商很吃流量,流量才能有機會創造轉換率,而流量不外乎來自平台、KOL、或是個人,這也是我們在當地可以操作的部分」,談起如何協助進入越南市場,吳國本滔滔不絕「每種方式都會對應不同的TA,很多時候能導流的不一定能刺激購買率,又或者,當我們找了那種百萬點擊率的網紅來刺激下單,銷量暴衝上去了,但貨供應不及,也會影響到實際的營收」。

從兩年前有經營電商的想法,到2019年底正式成立公司,吳國本的團隊已協助了數十家台灣企業,順利在越南拓展電子商務,成功的商家月營業額甚至都可以超過百萬台幣。面對未來的規劃,吳國本坦言國際局勢變化的太快,而網路生態也瞬息萬變,所以經營電商所面臨的挑戰也很多:大眾消費習性的改變、美中貿易戰及全球供應鏈的移轉、疫情導致花費變得保守、以及不斷有新的競爭者冒出...這些都是需不斷解決的問題。

「越南絕對是值得發展的地方,但如何做得穩且做的久,考驗經營者如何在這個市場找到正確的定位,並與時推移不斷修正運營的策略」吳國本提醒所有想來越南發展的年輕人,找到適合的產業,並保持彈性,越南的確會是個可以圓夢的地方。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