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亞青人物誌】亞青第十屆會長 – 泰國 林宇馨

2021-02-05
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第十屆會長 林宇馨
第十屆會長 林宇馨
熱心僑務工作,連獲僑務榮譽職的肯定
熱心僑務工作,連獲僑務榮譽職的肯定
積極參與亞青會務,帶領亞青展望未來
積極參與亞青會務,帶領亞青展望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捐贈口罩及防護衣至泰國各大醫院及單位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捐贈口罩及防護衣至泰國各大醫院及單位
挑戰自我,於2018年攀登印尼林賈尼火山
挑戰自我,於2018年攀登印尼林賈尼火山
臺商二代挑戰創業 立足泰國放眼東協市場

今年(2020) 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簡稱亞青),來自泰國的林宇馨獲得理監事投票支持,順利當選亞青第十屆會長,也象徵著邁入黃金十週年的亞洲青商會,將由她掌舵來開創新局。

說起青商會,勢必得聊聊早在1993年,為響應當時第一波的「南向政策」,所成立的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彼時不少台商響應南進,經歷多年的打拼與努力,在亞洲各地都能看到台商成功經營的成果。而大部分的企業都會面臨到的二代接班議題,為能更好的傳承與創新,並響應世界台商聯合總會青商會的成立,亞洲各地的青商們紛紛凝聚,組織,並在2012年於泰國成立了「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年團」(隔年更名為青商會) 。

亞青不光是個讓青商們互動及交換資訊的平台,更是一個凝聚大家共識,共同打造台灣對外形象的標誌。接下這個重責大任的林宇馨,便要思考如何帶領亞青創新,朝向下一階段的永續發展,同時,不忘傳承過往所積累的經驗。

 

台灣成長,美國求學,泰國工作

在台灣出生成長的林宇馨,在台灣接受教育直到高中,隨後赴美就讀大學,並工作一陣子之後,才來到泰國協助家族事業。回憶來到泰國的種種,宇馨表示說來也是緣分。

早年父母在台灣創業,專營製造聚乙烯塑膠相關產品,如塑膠袋、浴帽及輕便雨衣等,業務逐年擴大,但由於國內的經濟發展增長而薪資也隨之高漲,經營成本提高 ; 剛好正逢當時台灣政府推動的南向投資獎勵政策,又受到一位日本客戶的邀請到泰國考察投資環境,林宇馨的雙親在多方考量下決定保留台灣廠並另外轉移生產基地,成為1990年代第一批走出台灣的台商。而因為當時泰國的基礎建設與教育環境等方面尚不完善,便決定由父親隻身到泰國開拓事業,讓身為長姐的宇馨和妹妹及弟弟與母親留在台灣,就此展開了與泰國的緣分。宇馨就讀高中國際部後,選擇赴美國舊金山灣區就讀大學,完成學業後留在當地工作過一段時間,雖然在美國生活多年,但慢慢發現自己因受家庭成長環境及個性的影響,並不太習慣那裡的工作型態,也比較喜歡亞洲的生活步調,於是在約莫2006年毅然決定來到泰國,在自家工廠幫忙,學習經營管理。

林宇馨在工廠工作時,主要負責外銷部門,需要開發及聯繫國外客戶,協助國外訂單及出貨的相關事項。原本台灣廠還扮演著接單角色,再由泰國廠製造部分並外銷,但後來泰國廠也有能力拓展業務,甚至可以因應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生產策略,所以後來全部營業都移到泰國,台灣廠就收起來。她的父親雖以塑膠製品起家,但不限制自家企業墨守成規進而力求轉型。隨著在業內漸漸做出名聲,許多客戶開始自動找上門尋求合作機會,所以利用多年累積的製造經驗,加上既有的技術及研發,並且添購新機械及廠房,增加競爭力,逐漸延發出更多元的產品種類,也隨之新增不同生產部門,承接了不少來自當地及世界各地的訂單,客戶群來自各種產業,如汽車業、美容業甚至是殯儀解剖業。

「一開始只是依照客戶需求提供屍袋,接著又開發此類產業中可能需要使用的器材,例如冰櫃、解剖台、載運推車、防護衣等」 林宇馨補充道。也因此,前幾年又開始延伸開發產品,跨足到民生醫療產業的製造及加工,甚至創立品牌,諸如立體口罩及醫療測量儀器等。

 

接班型創業,走出自己的路

林宇馨在家族事業歷練一陣子之後,決定走出舒適圈,出來創造一番事業。「跟父親討論過,覺得自己不適合待在工廠,所以想出來走不同的路」林宇馨笑說,別人台商二代多半都是接班,但她則是變相的「接班型創業」,看好未來醫療產業的發展,她成立了公司。除了代理其它品牌的產品,也經銷自家品牌產品,從自己父親的員工變成了客戶。在材料及產品來源品質保證的情形下,了解一個新產業型態、從原本OEM代工製造商成經銷商的商業模式、如何打入已經屬於成熟的市場、有能力接到訂單擴展業務,都是接踵而來的挑戰。「不過最大的挑戰可能還是來自與家人的溝通,雖然說是我自己的公司,但難免仍在新品開發、行銷策略與市場佈局的議題上,與父親偶有爭執或意見不合的時候」林宇馨說,也道破了不少二代接班,世代交替的問題,往往父執輩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一代台商,對於年輕一代的大膽創新,出於關心,自然會有較多的顧慮。

在不斷的溝通與磨合中,基本確定了父親的工廠專注在生產製造,並維持既有客戶的訂單,而林宇馨的公司則是試圖打造不同的產品路線與市場定位。不過,林宇馨提到,剛創業時便決定要打品牌,不過初期市場上尚未建立起知名度,要取得客戶的信任其實滿辛苦。後來靠著不斷參展、網路曝光以及勤跑通路的策略,漸漸累積起忠實的客戶群。林宇馨的公司現階段以泰國本土市場為目標,不光是與通路合作的C端市場,B端的企業級客戶亦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中長期來看,林宇馨也表示打算發展到東協其他地區,甚至拓展到全世界。期盼立足泰國,放眼海外市場。

在開創與營運自己事業的過程中,除了與家人的溝通之外,另外的挑戰則反映在對泰籍員工管理方面,「雖然不能一蓋而論,但不少當地員工的工作態度,你若不緊盯,他們很可能就不會認真把事做好」林宇馨分享,「而且不像台灣人比較會舉一反三,作業流程你講一遍,就知道要怎麼針對不同情境適當反應,但泰國人則不然」這樣的現象,或許不光是泰國,但舉凡在東南亞有事業的台商們,或多或少都面臨過相似的情境。若想在海外當地做個成功的經營者,了解職場文化的差異與各民族不同的習性,都是台商必須做好的準備。

 

一邊經營台灣圈,也融入當地社會

回憶起剛到泰國那陣子,林宇馨最不習慣的反倒是語言上的障礙。「我原以為住在曼谷多少可以用英文溝通,但後來發現太過天真」林宇馨笑說,況且自己當時還在協助父親管理工廠,要與當地員工溝通,必須要用泰文才能有效的傳達意思。為了能快速融入,林宇馨一開始找了一對一的家教補習,但後來發覺團體課的效果更好,「因為要有同儕競爭,才比較會有壓力來逼迫自己每天都要提升」。如同學習任何外語,靠著不斷背單字,厚臉皮的在各種場合努力說泰語,直到兩年多後,才認為自己可以溝通無礙,也更能夠充分享受當地生活。「不過,閱讀和書寫方面還在學習中...」林宇馨表示,特別是自己經營公司,很多文件與合約,最好還是要自己能看懂,不然老是委由翻譯代勞,總是有不可控的風險。

 

服務熱忱 與青商會結緣

畢竟是台灣人,自然會對台灣社群覺得更為親切,所以在美國就讀時期就擔任校內台灣同學會的基礎幹部,一路到同學會會長,除舉辦活動也協助台灣來的新生安頓起居及適應校園生活,因此結識了不少校內外的台灣學生,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也開啟經營社團的熱忱。關於參與青商會,林宇馨回憶道,自己最早的接觸,便是在泰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時稱青年團)2011年成立之初,在長輩的邀請之下,抱著好奇的心情出席了幾次的籌備會議,並被推舉擔任創會副團長。隔年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在泰國舉辦並成立青商會第一屆,今年由林宇馨接棒黃金第十屆,也算是一種緣份。

「這屆的口號是"亞青NEXT",重點就是傳承」林宇馨說。在東南亞的台灣年輕人很多,不光是台商二代,還有許多創業的青年朋友或外派的台籍幹部。亞青就像是個大家庭,不管身在哪個國家,大家互相幫忙或交換資訊,而錯綜交織起的人脈網,是亞青最寶貴的資源。以林宇馨自己為例,剛開始只是單純想廣交朋友,增加見聞,後來慢慢的也從密集的交流中,獲得不少幫助自己事業的資訊與其他國家青商的經驗。正是這些無形經驗,有了規劃這本亞青「人物誌」的構想,集結前兩屆及這屆的文章,從撰述並記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物故事,讓大家不僅可以知道亞洲青商會的發展歷史,更能從不同的事跡中,「傳承」一些前人走過的路和那些路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勉勵後進勇敢挑戰,避免走冤枉路。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