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一位台灣骨科醫師成為美國政府官員 呼籲更多亞裔美國人參政

2021-02-19
王奕琦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僑委會副委員長徐佳青和林元清合照
僑委會副委員長徐佳青和林元清合照

從「醫」開始

曾任美國衛福部副助理部長兼少數族裔健康辦公室主任,三屆加州聖馬利諾市市長的林元清,原本的工作是骨外科醫師。 

林元清在美國初期的遭遇與許多新移民相似:1973年,才剛從臺北醫學院畢業2年,就帶著一只皮箱,以及口袋裡僅有的300元美金,千里迢迢來到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並分別在市立協和紀念醫院(Union Memorial Hospital) 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接受骨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獨在異鄉為異客,林元清最後在巴爾的摩的臺灣人教會找到了歸屬感,當他生病在家時,牧師們會親自去家裡探望他,讓他備感溫馨。

林元清精湛的醫術讓他在醫學界闖出一片天,在骨外科領域奮鬥40年,讓他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嘉惠爾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一直到擔任在美國南加州擁有8家醫院的仁愛醫療集團副總裁。當世界遭遇自然災難時,他都自告奮勇馬不停蹄地前往義診賑災,足跡遍及臺灣(1999年921大地震)薩爾瓦多(2001年)斯里蘭卡(2005年)海地(2010年)非洲(2007, 2008, 2010年)等全球各地甚至在攀登喜馬拉雅山的登山旅途中,都曾醫治過山腳下的貧困藏人。

擴大公共服務

擔任志工是林元清回報這個世界的方式,而這樣的想法促使他從醫界跨足到政壇,開啟了在美國加州聖馬利諾市(San Marino, Califonia)的政治生涯。

在2001年前期,他所居住的聖馬利諾市居民大多是亞裔人士,而這些亞裔人士每次想參選市議員時皆屢戰屢敗,林元清在受友人政治理念感召下,決定親自嘗試以改變現況,他認為「這片土地賦予我撫育小孩及照顧父母的機會,在我職業生涯最後的此時,就應該是我回饋給這片土地的時候了,而這也是我競選這個職位的主因。」

林元清最終當選市議員,並在聖馬利諾市議會服務了8年,包括3屆聖馬利諾市市長,而這也是聖馬利諾市首位不是白人的市長。 

最近他在臺灣家中接受採訪,回顧了當時作為亞裔人士在美國從政的遭遇。他說:「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因不了解亞洲人的品格和文化,所以有些抵抗。」為了克服這個難關,在競選期間他挨家挨戶逐一敲門拜訪,向社區居民表達他的決心及理念。良好的溝通是關鍵」,他說。

林元清擔任市長時最自豪的政績之一便是興建圖書館,這原是聖馬利諾市50年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議題。他從與社區居民對話中得知,大多數人都希望聖馬利諾市能有個新的圖書館,但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來源。最後他藉由募捐的方式,解決費用問題。

林元清認為,良好的溝通能促進雙方瞭解,同時化解社區因他的亞裔身份所造成的阻力,以及癒合政治分歧。

「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你應該將意見不同的雙方放在一起,你要了解爲什麼他們不要這個,和為什麼他們要這個的原因,而且永遠要有一個共同目標。」他強調。「如果你試著選向某一邊靠攏,你就不是個真正的領導者。你應該是每個人的領導者!」

關注健康衛生

在政府機關及醫學界服務多年後,林元清原想準備旅遊、安定下來並享受在聖馬利諾市閒逸的居家生活。但在2017年,72歲的他接受川普總統的邀請擔任衛福部副助理部長一職,同時兼任少數族裔健康辦公室主任,而這份工作讓他成為少數在美國政府擔任高層的臺裔美國人(除了前運輸部長趙小蘭)。

在與布雷特吉羅爾上將、亞力克斯阿薩爾共事以及帶領少數族裔健康辦公室期間,林元清專注在藥物濫用少數族裔與非少數族裔新生兒死亡率心肺復甦術成功率預期壽命等議題。

他語重心長地講敘美國最貧窮的松嶺印第安保護區,相對於美國男性平均預期壽命79歲,在那裡的男性預期壽命只有42歲,而女性預期壽命也僅有50歲,對比美國女性平均壽命82歲。他將如此大的壽命差距歸因於種族社會經濟水平和教育。

林元清也協助改善每月有500至700起因藥物濫用死亡個案的西維吉尼亞州亨廷頓市,並將死亡率減少至五成。

要提升少數族裔的健康與社經地位,林元清認為重點在受教育。「美國亞裔人士較能出人頭地的原因,在於大學畢業率比許多其他族裔來得高。」他也期望美國政府有更多鼓勵非裔美國人上大學的政策。

「還有很多我們能為社區及國家做的事,但是我們總是做的不夠多。」他重覆說了兩次。

展望未來

林元清從美國政務退下來後回到了臺灣,他鼓勵下一代的臺裔美國人挺身而出,為社區服務。在擔任大洛杉磯臺灣會館董事期間,林元清鼓勵年輕臺裔美國人將他們的需求勇於向政府發聲,他也建置一個讓年輕人到白宮及國會工作的方案。林元清希望看到更多投資在新一代年輕人的培育計畫,藉以擴大他們的認知、體現世界所需,以及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貢獻所長。

「年輕人是臺灣的未來,美國的未來,這個世界的未來。」林元清也在最後建議新一代年輕人,「一旦你找到了你的道路,找到了你想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去改變,勇往直前不要放棄。敞開你的心胸,放開你的思維,然後傾聽。」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