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出口集中電子業 信評示警留意產業發展不均

2021-02-25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出口集中電子業,信評示警留意產業發展不均(中央社提供)
出口集中電子業,信評示警留意產業發展不均(中央社提供)

台灣去年出口金額3452.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CRIF中華徵信所卻點出亮麗成績背後的3隱憂,包括出口結構往中間產品靠攏、電子業獨大以及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留意產業發展不均的問題。

中華徵信所表示,2020年台灣出口貿易在疫情下呈現開低走高,出口成長率達4.9%,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主因包括疫情控制得宜;全球搶攻5G通訊商機,台灣供應鏈因而受惠;以及美、中兩國互槓下加速2國供應鏈「去中化」與「去美化」,反而形成集中訂單在台灣的情況。

中華徵信所指出,雖然經濟部統計處預測今年出口金額還會再創新高至3575億美元,不過,從長期角度來看,台灣出口轉型面臨3個問題。

第一,台灣出口貿易結構往中間產品靠攏,中間產品從2002年出口占比的66%,逐漸遞增,2020年中間產品占比高達77.1%。但是資本財與消費品的出口占比卻多逐年下滑,2020年占比分別為13.4%與8.9%。

中華徵信所指出,雖然這趨勢凸顯台灣產業代工和產業分工的特性,但也顯示台灣出口轉型上無法突破中間產品的出口路線,出口轉型並未成功。

中華徵信所指出,第二個問題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在電子業。2020年電子零組件出口占比達39.27%,資通與視聽產品為14.24%,兩者合計出口占比已高達53.51% ,形成電子業出口獨大,也就是說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視聽產品的出口興衰幾乎決定當年出口成長與否。

中華徵信所解釋,出口產品過於集中也會擠壓其他產業的發展,造成台灣整體產業發展均衡受到破壞。例如,台灣一直發展機械產業,但是2020年機械產品的出口比重卻只占6.34%,反而較2002年下降2.18個百分點;光學器材的出口占比同樣也在下滑。

第三,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占比從2002年的32.3%一路上揚,2020年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還創下43.9%的歷史新高。

中華徵信所指出,如果比較2020年電子產品(包含IC設計、晶圓代工、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記憶體、被動元件)出口訂單1614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就高達635億美元,高於來自美國訂單的470億美元。台灣現階段想和中國大陸在經貿關係上脫鈎,仍十分困難。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