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近海漁業有3大危機 2048年恐吃不到野生魚類

2021-02-27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應在2030年前成立30%的海洋保護區。(央廣提供)
「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應在2030年前成立30%的海洋保護區。(央廣提供)

非法獵捕龍王鯛事件再現,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也在年假前,看到瀕危稀有魚種出現在台灣魚市,反映出近海管理的問題。「綠色和平」指出,台灣近海漁業存在「漁獲量下降」、「魚種消失」、「產業經濟產值崩跌」等3大危機,呼籲政府應成立30%海洋保護區;學者也提到,如果不做好海洋保育,到了2048年可能就吃不到野生魚類。

海洋保育刻不容緩,「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拿出各項統計數據指出,台灣沿海和近海漁業在80年代的年產量達到40萬公噸,年產值曾高達新台幣454億元,但之後逐年下滑,北部海域的魚種也在最近15年從142種銳減到37種。

鍾孟勳:『(原音)北海岸的魚種已經消失了105種魚種,那漁業資源漁獲量的部分,也下降了52%;在漁業產值的部分,經過物價指數的校正之後,其實他們損失了279億的漁業產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主任邵廣昭則表示,台灣的海洋保護區現在看起來有8.16%的範圍,可是若以現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標準來計算,其實數值更低,而且多數海保區未能落實管理與取締,加上缺乏長期的生態調查監測與管理成效的評估,形同「紙上公園」。

邵廣昭:『(原音)其實國際上有篇報告,就已經警告我們了,他們用60個大資料庫分析的結果,預測這條線往下掉,掉到2048年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們就說可能吃不到野生魚類,當然不一定是2048,早一點、晚一點,但是這個趨勢是在那裡的。』

「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應儘速通過海洋保育法草案,才能落實之前已提出的「向海致敬」政策宣言;另一方面,也要致力與國際標準接軌,2030年前在台灣周遭海域成立30%的海洋保護區,讓海洋可以恢復生物多樣性,漁業資源也能永續。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