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鳳梨輸中被禁 認清中國市場已淪為中共制裁他國工具

2021-02-28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國當局未經雙方協商或溝通而片面終止卻無需付出代價,回頭檢視過去政府宣稱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實毫無風險意識。(央廣提供)
中國當局未經雙方協商或溝通而片面終止卻無需付出代價,回頭檢視過去政府宣稱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實毫無風險意識。(央廣提供)

中國海關總署動物檢疫司於發布「關於暫停進口台灣菠蘿(鳳梨)的通知」,其指出2020年以來,中國海關由台灣輸往中國的鳳梨中檢出大洋臀紋粉蚧、新菠蘿灰粉蚧、菝葜黑圓盾蚧等檢疫性「有害生物」。中國以防疫為由突然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往中國的作法,並不令人意外。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中國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然而,真正的事實應是,中國目前的氣候與土壤條件早已受到其自身生產污染的嚴重破壞,中國農產品因而需要更多的藥物控制才得以生長,因此,中國官方的科學標準是否正確,不無疑問。

從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病毒以及與2019年中國發表之流行病毒株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9%的牛結節疹傳染到金門等例子,都再再顯示中國在防疫上的不及格,這是為何中國政府對於他國輸往中國的檢疫的「科學結果」多讓人無法信服的重要理由。中國以防疫之名禁止台灣鳳梨輸往中國的作法,如同中國對於澳洲與美國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的理由一樣,中國本身可以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去掠奪他國的經濟利益,也可以把中國市場作為要脅他國的政治工具,這點由中國對於台灣與澳洲的經濟制裁即可得到驗證。

跟中國做生意沒有公平貿易這回事

從中共禁止中國觀光客與留學生到台灣的政治動作,到以防疫為由來禁止台灣鳳梨輸中來看,任何過去與中國所談定的協定,都可以讓中國政府片面終止,更嚴重的是,中共可以未經雙方協商或溝通而片面終止卻無需付出代價,回頭檢視過去政府宣稱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實毫無風險意識。中國政府如此作為並非僅是針對台灣,澳洲的龍蝦、牛肉以及紅酒都因中共主觀意識而面對經濟制裁,這或許是美國總統拜登認為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的原因。

面對中國官方從三月起禁止台灣鳳梨輸中對台灣農民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農委會宣布祭出10億元分別從強化國際行銷、國內行銷下手,包括提供海外拓銷獎勵金,提供國內團購運費補助、加工業者處理費補助等。短期上,我國政府立即提出相應政策來降低農民可能產生的損失顯見政府對農業的重視,長期而言,若政府可以將補貼下放給農民,或補助農民在種植技術或改善生產環境上,那麼對於農民的幫助應該更大。換句話說,在短期上,針對運費以及提供拓銷獎金以拓展海外市場的補貼可以救急,但是,長期而言,政府可以思考如何提高農民在農產品價格的訂價能力或話語權,以避免政府對農民的補助淪為對特定業者的補貼。

反制?對中國電商產品進口強化查察

此外,中國如此突然地制裁台灣,我國政府除了補貼農民外,應可對於來自中國電商產品的貨物逐一檢視,我們不一定要增加人力,而以既有人力對於中國貨品的內含物與申請品名是否相符與是否為仿冒品,這樣的做法雖然會減緩中國貨品進入台灣的速度,但是,面對中國政府讓人無所適從的標準,若要持續與中國貿易往來,這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一方面保護台灣的消費者,二方面避免中國電商的不公平競爭。

最後,面對中國持續以市場作為要脅制裁各國政府的事實,台灣許多具有一定影響力且對中共仍無法認清的政治人物應該要有所體認,過去許多人認為台灣經濟必須倚賴中國的「中國病」已讓台灣持續付出代價。值得慶幸的是,在面對中共對台灣的制裁下,台灣的經濟仍持續向上,這也證明過去李登輝總統主政下,採取「戒急用忍」為台灣守住許多重要產業的重要性。在台灣面對中國政府不斷出招的情況下,我國政府或許可與澳洲政府合作,將這些案例製成影片分享給予其他民主國家的人民知道,以幫助其了解與中國往來可能面對的風險。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