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資金湧入 楊雅喆:台灣影視界應做好基本功別重蹈覆轍

2021-02-28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楊雅喆拍攝「天橋上的魔術師」創下好口碑。(傳影互動提供)
楊雅喆拍攝「天橋上的魔術師」創下好口碑。(傳影互動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看似描述1980年代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但其實是藉有戲劇,與不同世代溝通,理解台灣如何從威權走到民主。(公視、myVideo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看似描述1980年代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但其實是藉有戲劇,與不同世代溝通,理解台灣如何從威權走到民主。(公視、myVideo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神還原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讓台灣技術團隊功力被看見。(公視、myVideo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神還原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讓台灣技術團隊功力被看見。(公視、myVideo提供)

獲得總統推薦的公視旗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引發高度評價,被視為又一次拉高台劇新里程碑。楊雅喆接受央廣專訪強調,一切歸功團隊儘可能將前置作業做好,而這也是他希望與影視界人分享的心得,因為隨著OTT影音串流平台興起,一波波資金湧入影視界,若大家仍顧著搶錢貪快,不願做足事前準備,很可能又會毀了一次台灣影視產業迎來的榮景。

「天橋」非懷舊片  想與不同世代溝通

由楊雅喆執導,耗資新台幣2億拍攝,改編自知名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公視旗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打從先前斥資 8千萬重新復刻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場景起,就引發各界熱烈討論。

「天橋上的魔術師」描述1980年代中華商場裡9個小孩和魔術師相遇經歷,講述台灣人的成長故事,看似回憶五、六年級生一段精彩歲月,但在劇集中,楊雅喆放入了不同族群、家庭,甚至是跨性別以及與白色恐怖有關議題,也巧妙設計劇中角色因訂閱黨外詩集引發意外等橋段,隱晦卻鋪陳出台灣如何從威權環境走到自由民主的現在。

因此打從一開始,楊雅喆與監製劉蔚然就很清楚定調,「天橋上的魔術師」絕對不是一部懷舊劇集。楊雅喆:『(原音)我們從投案的時候就跟監製很確定說,其實懷舊面向的觀眾就是我們這些人,對年輕人來講是無效的。我也希望這個劇集不是懷舊,而是會有一些討論,我們現在為什麼這樣,我們現在這樣夠了嗎?或者是有一些你覺得劇裡他⋯因為小說蠻黑暗的,所有人都已經消失了,但我很想跟觀眾講説,那些消失的那些人,他不是不存在,有些人還是好好的。同一個議題到現在,它改變沒?為什麼改變?自由不是⋯當然他們生出來的時候就很自由,但我們那個時代不是啊。』

楊雅喆透露,開拍時,他確實被同事要求要看熱門韓劇「請回答1988」等系列,不過他沒看太多,怕被影響,但原本想要在每一集最後帶入一個真實人物親自說生命故事的念頭,卻是和韓劇不謀而合,但最後他沒執行,只是在戲中點到為止,而是利用宣傳訪問時延伸討論,也避免讓外界覺得好樣他在幫政府說話。

楊雅喆強調,和「請回答」系列一樣,他拍「天橋上的魔術師」,最終目標都是希望和不同年齡、不同世代的人進行情感的溝通,也唯有如此,劇才能夠感動人。

李安種下經驗種子   技術團隊獲益功力再突破

「天橋上的魔術師」上映後,外界認為將台劇品質又推向新里程碑,這其中,技術團隊可說扮演一大功臣。

「天橋上的魔術師」找來美術指導王誌成、攝影陳克勤、造型設計王佳惠等台灣堅強陣容,更力邀奧斯卡最佳電影「寄生上流」韓國導演奉俊昊御用特效團隊助陣,將80年代的台北著名地標中華商場與當時時代氛圍「神還原」。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