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歷史為師 公視紀錄片從美援思考台灣製造的未來

2021-03-01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公視歷史旗艦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2集聚焦台灣美援時期,在台灣人共同的回憶裡,除了麵粉、棉花、黃豆外,還有各項由美援出資的基礎建設。
公視歷史旗艦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2集聚焦台灣美援時期,在台灣人共同的回憶裡,除了麵粉、棉花、黃豆外,還有各項由美援出資的基礎建設。
公視即將播出歷史旗艦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探索台灣美援時期樣貌,為本片獻出配音處女作的金鐘影后王琄認為,「好壞都是歷史。每天都是歷史,涓滴成河成歷史。」
公視即將播出歷史旗艦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探索台灣美援時期樣貌,為本片獻出配音處女作的金鐘影后王琄認為,「好壞都是歷史。每天都是歷史,涓滴成河成歷史。」

(中央社訊)2018年起,美中貿易戰一舉一動牽動台灣,台灣製造的未來或許能從過去找答案。公視明晚將播出歷史旗艦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探索台灣美援時期樣貌。

將播出的「台灣製造的美援時期」篇,能看到在二戰結束、美蘇冷戰背景下,台灣一群因掌握美援分配權力而崛起的財經官員,以美國為師,撰寫經建計畫,爭取美援,建設台灣,在動盪中創造出新的台式經濟模式。台灣從此在美國的支持下,走向出口貿易蓬勃、經濟急速成長的道路,「台灣製造」孵育起每個台灣人的美夢。

1980年代出生的導演許雅婷表示,接觸初期,原以為美援這段未曾參與的故事是遙不可及,但是透過大量閱讀財經官員的傳記及史料,卻發現歷史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把教科書裡生硬文字的拆解,放進了時代與人性,於是,美援時期的『締造經濟奇蹟』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這群官員克服困境的信念與榮耀。」

美援會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簡稱「經合會」)的前身。美援時期的關鍵人物,美援會主委嚴家淦、副主委尹仲容、秘書長李國鼎等人深知美援是雙面刃,十分小心自持。

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分析,當時決議運用美援進口原料,垂直整合扶植台灣產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更指出,尹仲容是國民政府財經領導裡面最先換腦袋的人,「為了把商品賣出去,匯率固定為1比40,以便宜的價格打進國際市場,台灣從此走向出口導向階段」。

為本片獻出配音處女作的演員王琄認為,「好壞都是歷史。每天都是歷史,涓滴成河成歷史。」看到片中,一想到官員們為了要得到美國援助,重寫申請專案,還要卑躬屈膝取得援助,就覺得敬佩,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有骨氣,知道過度依賴大國,台灣經濟或人民的生活沒有自主性的,等同斷了雙腿,他們真的很有前瞻性,也才有後來的中小企業發展」。

「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每週二晚上10 時於公視主頻首播,4K版同步在「公視+」上架。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