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超市生鮮依舊包好包滿 「綠色和平」籲停用可分解塑膠PLA

2021-03-04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央廣提供)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央廣提供)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推動零售通路減塑,但根據實際走訪,發現生鮮產品仍是包好包滿,塑膠包裝使用比例不增反減、達到9成,且企業改用不能回收的PLA作為包材,宣稱環保減塑,其實仍是一次性塑膠垃圾,「綠色和平」呼籲企業應投資在重複使用,以及改採裸賣模式。

超商與量販店是民眾採買食材的好去處,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曾於2019年調查全台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使用情形,今年1月再次訪查,結果發現,在生鮮蔬果區,肉品、蔬菜、水果,幾乎每樣都是包好包滿,整體使用塑膠包裝的情形不減反增。「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說:『(原音) 綠色和平今年再次展開超市、量販店塑膠包裝的使用調查,今年我們主要有兩個發現,第一個,塑膠包裝的比例相較於兩年前沒有減少,反而變多,成長了4%,有高達9成的產品都使用塑膠包裝包著。』

「綠色和平」指出,這些企業在減塑上選錯方法、走歪路,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家樂福在賣場內提供歐盟3年前早已禁用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袋,全聯也全面以PLA作為生鮮產品的包裝盒與托盤;但根據「綠色和平」的實際測試,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土壤裡、土壤表面以及海水中都未能分解,且台灣目前沒有處理PLA的設施,這些PLA最後仍淪為一次性垃圾被焚燒處理。張凱婷說:『(原音)因為生物可分解塑膠其實要在一個高度管控的高濕跟高溫的環境下才可以處理,但是企業現在宣稱這樣的作法都會誤導消費者以為這個東西在一般的自然環境裡面都可以速迅地分解。』

「綠色和平」呼籲,零售通路不應再把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視為減塑措施,打造減塑假象,應積極投資在重複使用與直接淘汰包裝的裸買模式。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