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人權館「剪出來的電影史」特展 首度展示戰後電影審查檔案

2021-04-09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人權園區推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人權園區推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人權園區即日起推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聚焦威權統治下電影審查歷史,以及當前台灣電影面對強大中國市場因素下的「潛規則」,提醒時刻守護台灣民主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每一年4月7日言論自由日,國家人權博物館都會舉辦特展,但大多從政治案件出發,討論白色恐怖不同面向,今年則以「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回顧戰後台灣「無所不檢」的電影審查制度,從大眾文化角度,拓展一般人對於言論自由的認識與想像。

7日特展開幕式上,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涌誠、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等人都親自出席。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由文化部、人權館、影視局和國家影視聽中心共同合作,透過檔案呈現解密昔日台灣電影審查制度,包括哪些國內外的電影被禁,為何被禁,哪些片子為何被迫刪剪內容以及遭到壓抑的台語片等。

像是名導法蘭西斯·柯波拉執導的經典黑幫電影「教父」,當年因為被認為內容有殘殺、打鬥及色情影片而一度禁止在台上映;國片「兒子的大玩偶」中由萬仁導演執導的「蘋果的滋味」,也因為遭人檢舉片中暴露台灣貧窮面等不宜內容,差點被禁,後來是在媒體大篇幅報導壓力下,最後只經微幅修剪獲得准映。

又如候孝賢在解嚴後挑戰拍攝有關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悲情城市」,初檢送審也未通過,後來再審雖然「一刀未剪」以輔導級過關,但事後經媒體披露,「悲情城市」送審版,片商已自行剪去敏感片段,侯孝賢為此相當不滿,要求以完整版重檢,隨後「悲情城市」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才終於讓完整版順利通過審查,正式在台上映。

策展人蘇致亨表示,這次特展藉由審查檔案重新回顧過去不自由的歷史,但即使解嚴後台灣走向民主,電影審查制度也非一夕消失,面對言論自由在當代台灣的潛在威脅,更值得深思。蘇致亨:,​『(原音)一直到1987年解嚴之後,電影審查制度也沒有完全在那一年就完全消失,而是一場相當曖昧甚至不進則退的拔河,這樣的過程其實也讓我們反省到,到底現在在我們民主化以後,我們在文化領域還留有什麼樣的威權遺緒?什麼又是我們守護民主價值和言論自由不能退守的底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則強調,特展中放映鄭有傑導演的五分鐘短片「潛規則」更為重要,凸顯中國強大市場誘惑,一旦進去就得自我限縮表現的自由,這把「看不見剪刀」更是當前我們必須面對的敵人。藍祖蔚:『(原音)當初政府官員怎麼樣用剪刀要求你配合它所有政策,今天更可怕的一個國家勢力,用看不見得剪刀威迫著你,調整你的腳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這個戰爭,這個敵人,才是我們真應該正要去面對的。』

文化部長李永得也有感而發表示,這次展覽從電影檢查法令視角,檢視當時政府如何通過篩選、灌輸,以民眾毫無選擇的方式,變相地進行言論箝制與審查。如今台灣擁有言論自由,對比中國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制度,可以清楚看到兩者之間最大的分野就是「自由」,他相信台灣一定能「越走越自由」。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