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世界恐負擔不起的代價!台灣晶片代工停工一年 全球損失4900億美元

2021-04-15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各國想讓晶片供應鏈自主能力提高,但因不斷拉高的依賴性,使得自主供應鏈的建立,成本和風險都高。圖為十二吋晶圓。
各國想讓晶片供應鏈自主能力提高,但因不斷拉高的依賴性,使得自主供應鏈的建立,成本和風險都高。圖為十二吋晶圓。

日前美國白宮邀集英特爾與汽車業等19家廠商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半導體供應鏈依賴,美國總統拜登更宣示「美國將再次主導世界」,但《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若台灣半導體代工廠停產1年,全球電子業年營收將減少4900億美元,反映出台灣半導體業者在全球的重要性,並認為世界要擺脫依賴,必須先思考這樣的代價是否負擔得起。

全球正體驗到晶片短缺帶來的問題,不少國家正在加強建立自主供應鏈。但《日經亞洲評論》引述總部位於美國的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在本月中以「極端假設」的方式計算了對台灣的依賴所導致的問題的嚴重性。SIA估算,若台灣半導體生產完全關閉一年,這將導致全球電子產業年營收短少4900億美元。

台灣代工市佔率已逾6成

而根據英國研究公司Omdia估計,全球電子產品市場規模至2020年為2.4兆美元,雖然無法完全相比,但4900億美元約佔去年2.4兆美元總銷售額的20%。並認為代工領域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對亞洲高度依賴的典型,根據集邦科技(Trend Force)統計顯示,台積電(TSMC)等台灣企業在代工領域的市佔率達到64%,比重已經佔一半以上。

報導表示,日本企業也不例外,像是瑞薩電子將製造的約3成委託給台灣的代工企業。因此,萬一兩岸局勢有任何的改變,那麼全球的半導體採購將受到從根本上的動搖。

此外,報導也分析,半導體業國際分工趨勢日益明顯,生產更是不斷向亞洲特定地區集中,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數據顯示,按工廠所在地區的産能份額來看,2020年台灣和韓國佔到世界的43%。美國佔12%,在過去20年減少7個百分點,已被市佔15%的中國超過。

自主供應鏈成本與風險都大

這樣的集中生產提供了效率,但也忽視了地緣政治風險和災害風險的可能衝擊,像是美、日車廠正因晶片短缺而被迫減產。

報導認為,儘管拜登提出支持國內投資補貼500億美元計畫,但若各國開始建構自足供應鏈,那麼也存在瓦解市場平衡的危險性,根據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估算,要建立自主供應鏈,美國需要3500-4200億美元的前期投資,中國則需要1750-2500億美元。這些成本直接轉嫁到半導體上的話,必須漲價35%-65%。另一方面,若當前緊張的供需趨於正常,接下來也須面臨供給過剩的風險。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