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大醫院參與跨國研究 研發出療效逾7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新藥

2021-04-30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大醫院團隊參與跨國研究,研發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療效更快更佳的口服新藥。
台大醫院團隊參與跨國研究,研發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療效更快更佳的口服新藥。

許多人飽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台大醫院近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台大醫院參與跨國研究,研發出異位性皮膚炎口服新藥,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高達7成的病患服用後都有效,且改善效果達75%,未來中重度患者不用再每兩週打針一次,只要一天一顆藥就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會造成病人全身嚴重搔癢、紅腫發炎、流湯、流水或乾燥脫屑,全球兒童中大約10%至20%罹患此病,到了成年後,仍有約2%至3%的人飽受困擾,80%的人都在5歲前就發病,由於會出現「紅皮症」,讓患者在就學、就業、交友都遭受極大困擾。

過去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是靠口服類固醇、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紫外線光療等,但效果有效,很難改善50%以上,也會伴隨許多類似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下降等,雖然3年前問世的注射型生物製劑提升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效果,但療效較慢且須每兩週打一次針,仍有其困擾。

台大醫院異位性皮膚炎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陸續加入多個世界跨國研究團隊,研發出口服JAK抑制劑新藥,並與全球18國共同執行第三期新藥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治療兩週後,就可明顯達到止癢療效,口服12週後,有70%的患者病況好轉,改善效果達75%,療效也比現有生物製劑多出12%。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說:『(原音)現在最新的口服的標靶治療,就是JAK的抑制劑,可以有效地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改善的程度甚至比生物製劑還好,因為是每天只要吃一顆藥,所以相對而言可以在家長期的服用,對病患會比較方便,療效也非常顯著。』

朱家瑜醫師指出,雖然口服JAK抑制劑也有其副作用,包括噁心與長痘痘,但都不是特別嚴重,且可靠藥物改善;預計今年上半年美國FDA就會通過,下半年台灣就有機會引進這項新藥。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