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與罕病相伴 謝佩霓從貓的角度看見世界的溫柔

2021-05-15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策展人、藝評家謝佩霓是罕症病友,新書「貓非貓」提及她到非洲擔任志工、陪伴罕病兒的心路歷程,是她少見在藝評及學術報告之外的感性書寫。圖為謝佩霓所拍攝的貓。
策展人、藝評家謝佩霓是罕症病友,新書「貓非貓」提及她到非洲擔任志工、陪伴罕病兒的心路歷程,是她少見在藝評及學術報告之外的感性書寫。圖為謝佩霓所拍攝的貓。

策展人、藝評家謝佩霓是罕症病友,對罕症病童及其家屬的苦感同身受,新書「貓非貓」提及她到非洲擔任志工、陪伴罕病兒的心路歷程,溫柔又辛酸。

謝佩霓在書中描述南非班圖族婦人連生兩個「貓哭症候群」孩子,被族人視為不祥的人,婦人抱著怪異哭聲的孩子,走投無路,謝佩霓愈是安慰,她愈是哭嚎不止。

謝佩霓接受專訪時表示,「我自己是多重障礙的孩子,知道自己身心受的苦再多,都比不上自己父母的苦,那是無可轉圜的無奈與無助,是為人父母一輩子難以平撫的煎熬。」

謝佩霓歷任台北市文化局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資歷相當豐富。謝佩霓先天患有小臉症及小耳症,左側全聾全盲,但身體的病痛並沒有困住她的心靈,成長過程努力精進,終於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專業人才。

謝佩霓非常感謝自己的父母,「我出身好,比別人幸運許多,只要想到父母親對我的照顧,愈讓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要幫助更多人。」謝佩霓有長達4年時間在非洲幫助罕症病童,經常搭小飛機來回歐陸與非洲之間執行任務,她笑稱感覺像在拍諜報片。

新書「貓非貓」,是她少見在藝評及學術報告文章之外的散文書寫,知性與感性兼具。

像是提到「白衣天使」南丁格爾,少有人知道她一生養過60多隻貓,而且是貓陪她度過病痛的晚年。謝佩霓說,南丁格爾也是最早提倡慢性病患應該養寵物陪伴的人,比近年提倡動物醫生的觀念還要早100年。

謝佩霓談到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以兩樓半高的純白「青森犬」雕塑聞名,但其實他也畫貓,留德時期的油畫「貓王」,腳踩荊棘,血跡斑斑,卻生氣勃勃,充滿王者之風。

書中還提到畫家潘玉良與張大千姊弟相稱,兩人曾經合作多幅畫,其中一幅「梅竹圖」,應隨著張大千定居台灣,輾轉由北美館典藏,可惜近40年不見天日。

謝佩霓表示,她心目中的寫作典範,是像卡爾維諾的藝評,「他寫的東西其實都短短的,但是充滿機鋒與睿智,隱喻連篇,而且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

書雖以貓為名,更像是謝佩霓學著以貓兒靈動而敏銳之眼,觀察人世間的溫柔與智慧。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