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估剩狐蝠200隻 日本折居氏保育佳有近萬隻

2021-05-12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陽明交通大學與日本琉球大學教授伊澤雅子等人合作進行狐蝠研究。(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與日本琉球大學教授伊澤雅子等人合作進行狐蝠研究。(陽明交大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近日發表一項台、日共同學術研究成果,瀕臨絕種的「台灣狐蝠」,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估算出全台的有效族群數可能只剩下200多隻,相較於日本「折居式狐蝠」持續成長到近萬隻,顯示日本琉球的狐蝠族群保育,做得比台灣狐蝠好。

台灣狐蝠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蝙蝠,翼展長可達1公尺,主要食物為果實、花朵和嫩芽,原本主要分布在綠島,但在70年代幾近消失,近年在龜山島和花蓮出現穩定的小族群,是國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狐蝠屬於琉球狐蝠的一個亞種,不同亞種分別分布在東亞島弧的各個島嶼,橫跨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等3個國家。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這次與日本琉球大學教授伊澤雅子等人合作,進行狐蝠研究,並獲得林務局和科技部的經費支持,他們分別從台北市立動物園的3隻台灣狐蝠樣本,及日本沖繩島的4隻折居氏狐蝠身上抽取DNA,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研究狐蝠的遺傳歧異度,並藉此推算台、日兩國狐蝠族群的數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陽明交大助理教授可文亞指出,研究發現台灣狐蝠大約在28年前開始經歷重大族群萎縮,從等位基因頻譜上所估計的有效族群數量,從2,324隻萎縮到現在的223隻,並非自行遷移棲地,而日本沖繩島的狐蝠數量卻在3千多年間,從2,110隻成長到9,547隻,顯然日本的狐蝠族群保育得比台灣狐蝠好。

可文亞:『(原音)其實我們跟折居氏的狐蝠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族群,所以說折居氏狐蝠可能不是一個理想的可以引進到台灣,來幫助台灣狐蝠復育的族群,我們下一步可能就要去問一下說,是不是八重山的狐蝠族群,因為牠在地理上相對接近台灣,到底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幫助台灣狐蝠保育的一個族群。』

可文亞表示,台灣狐蝠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哺乳動物,DNA非常難蒐集,且缺乏參考基因庫,這次只用7隻狐蝠就把兩個族群的歷史建構出來,其實相當有挑戰性,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遺傳》(Journal of Heredity)等國際期刊。他說,這次的研究經驗未來也能應用到其他保育類的哺乳動物,建構出更多保育類動物的族群演化史。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