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如何讓音樂更有意義 旅美長號演奏家–蔡懷恩

2021-05-12
王洋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蔡懷恩與鄉親在華府文教中心合影。
蔡懷恩與鄉親在華府文教中心合影。
僑務促進委員蔡懷恩。
僑務促進委員蔡懷恩。
接受駐美代表高碩泰大使頒發的僑務促進委員聘書。
接受駐美代表高碩泰大使頒發的僑務促進委員聘書。
在雙橡園的雙十國慶酒會上演奏。
在雙橡園的雙十國慶酒會上演奏。
宜蘭姊妹市音樂會後與外長吳釗燮合影。
宜蘭姊妹市音樂會後與外長吳釗燮合影。

旅居美國大華府地區的蔡懷恩,是一位傑出的音樂人才,現任華盛頓普羅亞特室內樂團 (Pro Arte Chamber Orchestra of Greater Washington) 首席長號演奏家,及中西大學華盛頓校區 (Midwest University Washington Campus) 音樂教授,並任愛德華樂器(Edwards Instruments)長號代言藝術家。

他在臺中出生,臺北長大,父母親均為教會牧師。他說自己從小就對音樂抱持一種夢想,而爸爸媽媽也很堅持讓他和弟弟學習音樂。那時,家庭經濟條件拮據,常常到三餐不繼的地步,甚至到學校沒帶便當,有時候老師會要求班上同學一人捐一道菜給他,讓他能有一個豐盛的午餐。雖然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他跟弟弟在學琴方面一直沒有斷掉。媽媽每個禮拜用家裡最值錢的財產,一臺金旺90的摩托車,載他和弟弟跨越臺北市,到老師家去學琴,不管颳風下雨,沒有任何缺席。

對於爸爸媽媽付出的代價,蔡懷恩心中始終非常感念。有一次,他還看到媽媽在房間里面哭,因為她要把自己結婚首飾拿去變賣,只為了給兩個孩子交學琴的費用。這件事情給他很大的衝擊,也對他有很大的激勵和幫助。後來到美國,當面臨各種挑戰的時候,他都覺得說「這些(困難)好像都似曾相識,也沒什麼,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已。」

來美後,蔡懷恩就讀於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院(Peabody Conservato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是該校歷史上第三位長號演奏音樂藝術博士,也是唯一取得該學位的亞洲人。在尋求藝術卓越的同時,他也熱心參與僑社活動,臺灣同學會就是他第一個參與的社團。

因為學音樂的關係,在參加臺灣同學會的過程當中,一些朋友就詢問他,可不可以在一些場合,來幫他們表演一下。就因為表演的緣故,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僑社,包括本地的臺灣同鄉會,還有一些其它的社團,並結識了一些來自臺灣的鄉親僑胞,他為此覺得很開心。

他說「因為在國外沒有年節的氛圍,如中秋節 ﹑新年等等傳統的節日,覺得說有一點小小的孤單。可是在認識他們的時候,就發現原來這裡有這麼多臺灣人,瞬間有一種溫暖,甚至有點說,我是不是回到國內了這種感覺。大家一起唱起家鄉的歌,吃來自家鄉味道的飯,甚至用臺語彼此交談,這種感覺真是太好太好了。如果沒有離開臺灣,可能沒有這麼強烈的感受,反而是離開之後,才覺得這樣一個文化的溫暖,一種被愛包圍的感覺,感受非常深刻,非常之好。」

從任臺灣同學會會長﹑到成為華府僑務促進委員及華府臺灣同鄉會會長,一路走來,蔡懷恩以自己的音樂長才,活躍並服務於僑社,同時也從鄉親那裡,得到無比的溫暖和鼓勵。

他說「我們在這邊,當然有很多是為了追求專業,或者是為了追求比較好的生活,追求卓越。可能為了理想,你到了一個異鄉來打拚。然而在某些階段,你會覺得說,有一種沒有力的感覺,或是一個孤單的感覺,需要更多跟你來自相同背景相同的人,來跟你一起協力,或是你能知道,其實也有別人跟你一樣在奮鬥。參加僑界的活動就是這樣,讓你知道說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你不是孤單的,有很多人都是經歷種種困苦,才在這邊取得最後甜美的果實。我們常常需要從他們當中,來得到靈感和激勵。僑社就是這樣非常好的橋梁。」

初到國外的臺灣人,有時候會有點失根或者飄蕩的感覺。這也是一個追尋自我認同的過程。蔡懷恩認為,「從僑社的長輩們及同輩人身上,以及跟你一樣在這個人生階段,一起正在努力的青年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別人各種的奮鬥過程,也成為自己的幫助。」

雖然身在異鄉,蔡懷恩心中卻時時惦念著故鄉﹑那片養育自己的土地。 為推動與美國主流社會的交流,提昇臺灣能見度,他多次應邀在華府雙橡園國宴及重要外交活動中,做獨奏或合作演出。高水準的演奏,受到各方高度讚譽和肯定。此外,他也利用一切機會,促進大華府地區和臺灣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

兩年前,馬里蘭州的洛城(Rockville)在商討與宜蘭市締結姊妹市。看到兩國之間友好關係在當地慢慢建立,能讓本地的西方人看到來自臺灣的珍珠奶茶﹑民俗表演,欣賞臺灣的多元文化及風土人情,蔡懷恩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城市外交機會。

一次市政公聽會上,也就是最後市議員對締結姊妹市投票之前,他鼓起勇氣上臺發言,向市長和市議員們介紹他所了解的宜蘭「你們知道嗎,宜蘭的蔥真是非常的美味噢﹗這個世界上沒有其它地方像宜蘭,有這麼棒的青蔥﹗」聽到這些,在場聽眾及市議員們當然覺得很有趣﹑很開心。因為除了宜蘭這個城市相當友善之外,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宜蘭還有這么好的特產。

在他發言之後,議員們很快舉手投票,一致通過洛城和宜蘭市結成姊妹市的案子。這個經歷也讓蔡懷恩久久難忘。「我們常常也不知道說因為這樣一句發言,會獲得這樣子的回應。我們也覺得這只是一個綿薄之力。在臺灣大家都知道宜蘭的蔥很好,而我們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不過還是蠻開心的。」

十多年來,蔡懷恩在美國樂壇奮鬥努力,演出足跡遍及美國東西兩岸眾多城市及臺灣。同時,他也積極參與教會及民間公益活動,熱情服務鄉親。對於在海內外打拼的年輕朋友,他也給出由衷建言。

「我是覺得特別是年輕人,我們都有這種出國留學,在異鄉體驗生活的這樣一個夢想。固然在專業上的追求非常重要,畢竟這是我們出國的主要的目的。可是不要忘記說我們所謂的專業,要讓它變得更有意義,其實要跟人有關係。你的專業必須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群。那僑社就是一個完美的管道。」

蔡懷恩認為,在僑社裡,除了可以找到和自己類似背景的人,大家共同面對各種困難挑戰﹑努力奮鬥之外,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來服務他人,讓其變得更有意義。「因為大家有這樣的需要,當你照顧到別人的需要時,自然別人就會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所做的這一切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貢獻。所以鼓勵青年朋友們,在你的專業之餘,我們能夠花很多的時間,能夠來到僑界的活動當中,認識更多的朋友,為我們國家為我們同樣民族的人在海外這樣的貢獻來發揚光大。」

作為身負僑務榮譽職的傑出青年,蔡懷恩的經歷堪稱年輕一代典範。而他也不斷激勵自己,以音樂為橋樑,服務他人,貢獻社會,實現自己更大的價值。

相關新聞

top